房間即社交舞台!學祖克柏「座標之力」演算品牌,社群媒體是蜜糖還是毒藥?
《數位時代》25周年特別號,不但看見台灣創業家們青春、無懼的「破浪」精神,也邀集4名台灣新銳作家張西、廖瞇、黃昱嘉及蕭詒徽,分別寫下他們眼中的矽谷創業超人。
看完文章參與問券互動,免費收藏25周年紀念專刊🎉
2009年,是我升上高三的暑假,考生在熱夏與念書的煎熬裡總喜歡尋找可以放鬆的小玩意兒,大家開始討論一個新的網站,不同於更早的奇摩家族、深藍論壇或無名小站,而是以英文「Facebook」為名的社群,當時開心農場是同學們的主要關注。Facebook從美國東岸抵達我們的生活時,線上與線下的界線、科技與人的界線還顯得分明,我們還無法邊說邊展示、那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他把科技加了人性,惹出個資爭議
而在地球另一端,自小便展現出對程式興趣的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曾替醫生父親研發軟體,解決看病掛號的問題;進入哈佛大學後,他開發了選課軟體「CourseMatch」,讓選課更聰明容易。某次,他設計出讓用戶評比哪位同學照片比較辣的網站「FaceMash」,短短2天便因為侵犯個人隱私等考量,被哈佛大學下架。然而,這樣一個充滿爭議性的開端,已經讓祖克柏看到網路可以如何連結人與人。
2004年,祖克柏與其他同學共同創辦「thefacebook」。到了2010年,年僅26歲的祖克柏獲選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這位少年得志的大男孩,成為社群的王者,也讓剛升上大學的我們,和同學交換的再也不是MSN、即時通或無名小站的帳號。Facebook上或長或短的呢喃、按讚的次數,成為自己的另一個房間,誰都能敲叩、去找到誰。
從房間到舞台,並沒有歷時很久。2012年,Facebook成為全球最大的社群媒體,人們在線上世界坐擁的流量,能讓自己在線下世界成為名人。而當人們無意識地注入更多時間與精力在社群上、與他人產生連結,社群便成為生活、自我認同的延伸,意識到他人目光的具體存在,社群隨即出現了展演性;那是房間嗎,也許人一睜開眼,抵達的就是舞台,只是從既有的社會價值頭銜之中,轉移到一條藍色的河道。
網路與社群在幾年內快速發展,展演即是揭露,揭露即出現連結。當人們傾盡自身去抵達他人,這些不斷靠近彼此的足跡,不可避免地在大量生產中出現商業性。2018至2019年,Facebook陷入個資爭議,曾因FaceMash為同學帶來傷害而公開道歉的社群之王,這次帶來的影響不局限哈佛校園,而是整個世界。
虛實的分野是人自我理解和掌控的程度,Facebook解決了任一時代都有的社交需求,並為新時代帶來一種新的正常。人性卻不是新的,只是隨著時代更迭,出現在不同地方。但是人需要科技與不需要科技的程度都大於當初那個男孩,以及因那個男孩而聚集的使用者們原有的想像。
社群時代以Facebook為起點,2018年,祖克柏率Facebook併購Instagram與WhatsApp,又讓社群更為深化。人們能夠以有別於以往的方式參與社會、建構議題,同時也因為在自我與他人之間失去距離和界線更容易感到脆弱、情緒化。
《童年的消逝》一書裡提及,印刷術的出現讓兒童可以直接觸及成人的祕密,這是童年消逝的原因;社群網路的出現看似加劇了童年的消逝,甚至改變了下一代、未來孩子們的童年。
愈關注愈寂寞,社群偷走下一代童年
Facebook恰巧在我成年之際進入生活,卻成長得比一個女孩還快,這大概就是科技的駭人之處。我們的心跟上了嗎;我們在使用它還是正被它使用;短句帶來的碎片化閱讀、有人仍持續地以長篇創作回應;心理與情緒上的文明病徵,也多了不同的視角與聲音能夠引領人們自癒;儘管謊言與真心同時發生、而那一行代碼後面的我們實在難辨,但這確實是我們的時代了。我們若要收下它給禮物,也必得經歷它給的煎熬和矛盾。
2021年,祖克柏將公司改名為Meta,正式帶領社群走入虛擬實境的世界。一定會有人持續獲利、也一定會有人持續受傷;人們持續以新的困境解決舊的問題,而每一次世界發生變革的時候,有些蜜糖對另一些人而言是炸藥。對我們而言是什麼呢?雖然都在這裡,但意義難免分歧;時代的洪流裡,我能嘗到的也只是我的,與它時而密不可分、時而獨立又私密的人生。
撰文作家:張西
英國肯特大學創意寫作碩士,活躍於社群的新生代人氣作家。著有《你走慢了我的時間》、《把你的名字曬一曬》、《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葉有慧》、《二常公園》等。曾獲選金石堂十大影響力作家、誠品閱讀職人大賞。
責任編輯:謝宗穎、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更多報導
創業=修行!搭起GenZ最夯河道的辣個男人—Dcard林裕欽:睡滿8小時是重要的工作
有愛就是「韌性」!學奧特曼破圈創業,除了長線思維還要具備哪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