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市場見谷底 高階機種成主流

台灣手機市場去年表現降溫,對比2021年同期下滑約10%,不過隨著疫情遠去,消費力道有望提振,今年台灣市場有機會呈現持平,銷量不會有急遽成長,大概就是谷底了,明年起有機會止跌反升,反觀高價的高階手機,未來將擔綱讓手機市場反彈的重要角色。

以去年的安卓機皇S22系列為例,銷售量就比前一代的S21成長1.37倍,與整體手機市場下降逆勢而行,今年發表的S23系列有機會比S22成長20%,根據台灣三星預估,內建觸控筆的S23 Ultra在預購期與上市初期銷售在S23系列占比可望高達70%,整個生命周期為65%。

會有這樣的變化,與換機周期拉長有關,過去1、2年就換一隻手機,很多人的想法是,不用買到那麼高階,反正用不久就要換了,但當換機周期拉長後,想法可能變成,買隻好一點的頂規手機,這樣子可以用比較久。

以三星為例,高/中/低階手機銷售比重,先前預期目標為18000元以上50%、9000~18000元占30%、9000元以下20%,去年表現約4:4:2,期望透過此次S23系列上市,加上下半年摺疊機助力,持續往目標5:3:2邁進。

面對手機市場出現變化,除驅動中階、中高階手機用戶往高階機種發展,台灣三星也持續展店計畫,因從通路端觀察到,消費者購買單機比率提升,三星智慧館與體驗館消費者多數購買高階手機,期望門市點能提供用戶更完整的體驗服務,未來會拉高百貨通路布局。

品牌力也是與用戶溝通的一環,永續亦是著重重點,如S23系列除部分機身採用無汙染的天然色素調色外,更採用較S22系列更多的回收材質,包括消費前回收鋁、再生玻璃,以及來自於廢棄漁網、水桶、PET塑膠瓶的消費後再生塑膠,持續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面對台灣電信業者接下來的整併,未來很可能剩下3家,當3家規模差不多,未來應不會如過往積極推動價格促案,價格戰可能告終,然面臨用戶數增加,也必須維持既有客戶,對於提振高階手機銷量有一定幫助。

因為只有當價格戰停下來,電信業者願意挹注更多資源在殺手級的應用,或是更細膩的加值服務時,高階手機才有「用武之地」,用戶也才會願意多花錢、去購買高階手機,這也是我對高階手機後勢深具信心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