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肘韌帶重建手術的潛在風險—大谷翔平的右手肘不是「機械零件」

美國職棒大聯盟洛杉磯天使隊大谷翔平選手19日(日本時間20日)於洛杉磯的醫院接受了第二次右手肘韌帶重建手術。大谷也在自己的Instagram寫道「早上順利完成手術,我會繼續努力,希望能夠盡早重返球場」。雖然大谷下一季賽事可能無法出賽,但球迷們仍期待2025年他以「二刀流」的身分重新回到球場上。然而,據聞第二次手術後復歸球場的機會較低,現代醫學能把投手手肘韌帶像機械零件一般地汰舊換新,而這對運動員的身體來說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讓球員操勞過度的天使隊責任重大

大谷於8月23日對戰辛辛那提紅人隊,他在雙重賽首場先發主投1局後,在第二局中表示身體不適,下場後進行醫學影像診斷,顯示其右手肘內側副韌帶受傷。

大谷於2018年10月也曾接受過「手肘尺骨附屬韌帶重建手術」(簡稱TJ手術)。隔年他努力復健,雖然直至2020年才以投手身份回歸球隊,但從那時起,他持續精進達160公里的快速球技巧,並且掌握了「橫掃滑球(Sweeper)」的高速旋轉球要領。然而,手術五年後,他的右手肘再次出現疼痛的情況。

今年春天,日本贏得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冠軍,大谷功不可沒,但他也幾乎毫無休息時間,便直接開始了接下來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的賽季活動。8月他以「二刀流」身份連續兩年達成「雙位數勝投、雙位數全壘打」的成績。然而,逐漸累積的疲勞卻也慢慢侵蝕著大谷的身體。繼右手肘受傷後,他也在練習打擊時傷及右側腹。繁忙的行程及長距離移動的舟車勞頓,加上投打二刀流,讓他的身體完全沒有好好放鬆休息的時間。

大谷於本賽季後,將結束與天使隊的合約成為自由球員,也有可能與其他球團簽約。當然,手術多少會對合作契約有影響,如果他以投手身份回歸球場卻失敗作收的話,其引以為傲的「二刀流」價值也將不復存在。天使隊總經理米納辛(Perry Minasian)說「我希望他能長期留下並帶領這支球隊,不過,從健康及各種層面看來,這一年的狀況可能不如預期」,讓大聯盟當家球員過度操勞,天使隊責任重大。

顛覆業界的革命性手術,日本知名投手也趨之若鶩

手肘尺骨附屬韌帶重建手術,亦稱湯米約翰手術(Tommy John Surgery,簡稱TJ手術)。1974年由美國骨科醫師法蘭克·喬布(Frank Jobe)博士首次提出。因洛杉磯道奇隊左投手湯米約翰(Tommy John)接受此項手肘韌帶重建手術並順利康復,而使得執刀醫師聲名大噪,此項手術亦於棒球界颳起一陣旋風,該手術便以投手的名字來命名。


湯米約翰(Tommy John)1982至1985年加入加州天使隊,也曾效力於其他球隊,如紐約洋基隊、芝加哥白襪隊等。他參與了美國大聯盟26 個賽季,並拿下288場勝投,其中過半數的164場便是手術過後取得的勝利(共同)

2014年喬布博士逝世,享年88歲。有不少日本知名投手如村田兆治(原千葉羅德海洋隊)、荒木大輔(原養樂多隊)、桑田真澄(原讀賣巨人隊、匹茲堡海盜隊)等都曾接受過博士的手術,並且復元良好,風光回歸球場。而後,有越來越多醫師能夠進行這項手術,因而松坂大輔(原西武隊、波士頓紅襪隊)、現役選手達比修有(現聖地牙哥教士隊)、及前田健太(現明尼蘇達雙城隊)等人也都接受過韌帶重建手術。


圖為接受韌帶重建手術的第三位日本球員荒木大輔,他於1988年效力養樂多隊之際,赴美接受手術,共計動了3次手術及經過長達4年的復健之路後,終於回到一軍(時事)

此手術的操作方式是在受傷的肘骨上打一個洞,並使用手腕附近的掌長肌腱代替韌帶進行移植。若第一次移植了單手的手腕肌腱,通常第二次會從另一隻手腕進行移植。當手腕的肌腱不適合手術時,視情況也會使用膝蓋後方的肌腱。

說到手肘治療,還有另一種較為保守的PRP增生治療法,是從患者自身的血液中抽取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platelet-rich plasma)」注射到患處。與韌帶重建手術相比,其恢復期較短,不過若受傷範圍過大的話,受傷處將很難完全治癒,因此有人稱之為「延長生命的措施」。有許多運動員很難在韌帶重建手術與保守療法之間做出選擇。

也有自大體移植肌腱的案例

在《金手臂:價值15億美元的一次性商品》(傑夫·派森(Jeff Passan)著,棚橋志行譯)一書中,描述韌帶重建手術的現實面,並介紹相當令人驚訝的例子,是一個從大體移植肌腱的個案。

這是洛杉磯道奇隊投手托德·考菲(Todd Coffey)接受第二次手術時的故事。2000年他在小聯盟打球時,曾接受第一次韌帶重建手術,當時他左右手手腕的肌腱被判定不適合手術,因此最後決定使用左膝後方的一條粗肌腱。而經過12年後,決定進行第二次手術。

第二次手術原本要使用左腳僅存的最後一條肌腱,但由於長度與厚度皆不足,因此不得不放棄。醫生最後選擇使用大體的肌腱,這是一名因交通事故死亡的24歲男性大腿上的一條肌腱,是為半腱肌肌腱。費用為3000美元(約44萬日圓)。肌腱以真空冷凍包裝方式送至醫院後,再以溫水解凍,大約花費4個小時左右,便完成了考菲的手肘韌帶重建手術。

負責本次手術的醫師為洛杉磯科蘭·喬布(Kerlan-Jobe)骨科診所的尼爾·埃爾阿特拉休(Neal ElAttrache)博士。他也是為大谷進行第二次韌帶重建手術的超級醫生團隊的其中一人。

經過復健後,考菲重返投手丘,儘管他之後陸續效力於小聯盟、墨西哥聯盟、和獨立聯盟,但卻不再有機會回到大聯盟的風光舞台。第二次手術後想要回歸到原本的狀態並非易事。

搭配人工肌腱的「混合手術」也是可能的

雖然大谷第二次手術的細節未公開,但有人表示這次可能是以傳統韌帶重建手術搭配人工肌腱的「混合手術」,亦有傳聞指出這將會增加韌帶的強度並提高球員重返球場的機率。

一般我們提到器官移植時,使用人工器官並不會有太大的醫療問題。然而,由於運動員的身體與競技能力及表現有關,使用人工器官的限度在哪裡,這部分肯定還有討論的空間。如果移植後的肌腱比手術前更強健,投手也能投出較以往更加快速的球路,這麼一來,是否就能夠放手一博開心地接受手術呢?若競技能力及表現可以透過手術大幅提升,那麼是不是會產生運動員即使沒有受傷也期待動手術的問題呢?

過去曾有一位南非籍雙足義肢田徑運動員奧斯卡·皮斯托利斯(Oscar Pistorius),他擁有媲美一般國際運動大會的優良成績,也曾因參加2012年倫敦奧運而引發不少爭議。有人擔心,這類具有高彈力性能的義肢提升運動員的運動表現,並刷新一般運動員記錄的話,傳統的田徑賽事是否將不復存在。


2012年倫敦奧運,奧斯卡·皮斯托利斯參加了男子400公尺田徑比賽,也是第一位雙腳皆配戴義肢參賽的奧運選手。他在預賽中以45秒44的成績獲得第二名,成功晉級準決賽。而在4x400公尺接力賽決賽中擔任關鍵的最後一棒。(時事)

運動員身體的某些部位可以像「零件」般地被置換,讓他們得以發揮比實際運動員更優秀的競技能力。如果這成為現實的話,運動員有可能會變成「半機器人」。當頂尖運動員的商業價值越來越高,便越容易產生這種危險。如何保護運動員的健康、以及如何維持運動比賽之公平性將成為重要的視點。

歷經三次手術「這難道不是興奮劑嗎」...

館山昌平(現任棒球解說評論員)曾是養樂多王牌球員並經歷過3次手術,告訴我們一些令人玩味的想法。

他自日本大學畢業後於2003年以右投手身份加入養樂多隊,陸續於2004、2013、2014年接受韌帶重建手術。分別從三個部位取出肌腱來移植,第一次是右手掌長肌、第二次是右腳內收肌、第三次是左手腕橈側屈腕肌。


館山昌平充分運用手臂的「彎曲度」,稍微從側邊位置投出近150公里的直球、噴射球、滑球等不同球路。而其右手肘韌帶總是承受著不同球路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時事)

館山昌平在2009年取得最多勝投王封號,2019年宣佈正式引退。在職業棒球生涯的15年內總共參加了279場比賽,戰績為85勝68敗和10次救援成功。他在他的書《永不放棄自己:191針的功勳》中寫道,「如果沒有借助醫療的力量,我可能無法再投球」。另一方面,他內心似乎也總是充滿愧疚。

「這個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興奮劑嗎?」

手術當然不是一種興奮劑。不過,手術也確實讓運動員恢復了受傷前的表現。館山也表明他內心始終很掙扎,有如跨性別舉重選手在接受變性手術後獲準參加女子比賽的心情。

藉由賽場外的行為來提升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這樣是否公平?自己的身體器官像機械零件一樣被置換,這樣的行為難道不會帶來危險嗎?這些或許是運動員們所需要面對的基本問題。

必須把焦點放在如何預防傷害而非進行手術

在美國,接受韌帶重建手術的球員年齡層逐漸降低,這已然形成問題。社會認為年輕一代有較高的機會可以重返球場,而關於如何縮短復健恢復期的研究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很多球員都希望能夠擺脫傷痛,讓手肘恢復強壯,尤其對那些前途無量的年輕球員來說更是如此。然而,手術絕非單純的交換零件而已,也必須承擔手術失敗無法回歸的風險。應該把焦點放在造成手肘傷害的原因以及該如何做預防。

美國大聯盟於2014年公告了一套名為「Pitch Smart」的投球規則建議指南。以年齡層做區分,分別是8歲以下、9至12歲、13至14歲、15至18歲、19至22歲等區間,其中也包含各年齡層相應的投球數和休息時間的標準。

日本近年來也開始對高中棒球隊和青少年棒球隊進行球數限制。不過,這還只是預防受傷的第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仍然很多,例如,什麼樣的投球方式對手臂負擔最少、應該如何安排長期訓練、應該給予多少休息天數等。必須結合醫療科學的專業知識,來建立一個讓球員們能夠安全健康且能夠長久參賽的運動環境。

瀧口隆司 [作者簡介]

《每日新聞》報體育評論員。 1967年生於大阪府。1990年入職後,作為體育記者採訪了4屆奧運,還負責棒球、足球、橄欖球、相撲等的採訪報導。歷任體育部編輯委員、水戶分社長、大阪總社體育部長後,出任現職。發表於報紙的長期連載《奧運哲人 大島鐮吉物語》,獲得2014年度美津濃體育記者優秀獎。著作有《從資訊爆炸時代的體育報導史解讀未來》《體育報導論 新聞記者尋求的媒體視點》(均由創文企劃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