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冷當心埋病根!低體溫如何改善?失溫又該怎麼處理?

手腳冰冷跟低體溫有關?許多人都知道,體溫高於38℃就是發燒,需要看診吃藥;不過在寒冷的冬天裡,低體溫也要格外留心。醫師示警,不只長輩應注意保暖,年輕人也不能鬆懈,體溫太低恐有生命危險。究竟低體溫是什麼?低體溫有哪些風險?失溫又該怎麼辦?跟著Yahoo奇摩顧健康一起來了解!

相關新聞》寒流來襲慎防失溫! 冷過頭「低體溫症」恐致命

Person heating their hands at home over a domestic portable radiator in winter
低體溫甚至失溫,對任何人而言都相當危險,嚴重時可能致命,不可不慎!(示意圖/Getty Images)

低體溫定義是什麼?低體溫原因為何?

人體核心體溫低於36°C,便稱為低體溫。啟新診所分析,近年來低體溫者增加,可能與生活習慣有關。由於人類在暖熱的環境下,會本能性地轉變為副交感神經活絡,促進身體散熱,以防止體溫上升;但現代人時常待在冷氣房,且一年四季都在吃冰、喝冷飲,加上多食少動、緊張壓力等因素,使得現代人低體溫的情況較多。

手腳冰冷和低體溫有關嗎?低體溫風險有哪些?

雖然低體溫還不到失溫那麼嚴重,但胸腔內科醫師郭彥良提醒,如果比別人怕冷或容易手腳冰冷,很可能屬於低體溫族群,可以量測平時早晚的體溫,藉此作為自我比較的參考值,長期低體溫是一個警訊,跟肥胖、免疫力、慢性病或癌症,皆有緊密的關聯性。啟新診所也提醒,倘若體溫經常不到36°C應提高警覺,因為免疫力可能正逐漸下降,置之不理恐成諸多疾病的禍因。

體溫偏低者,代謝功能、自律神經出狀況的機率較高,還可能有易累、頭痛、暈眩、頸肩背痠痛、身體浮腫、皮膚變差、女性經痛等情形;更甚者,連糖尿病、肥胖症、不孕、神經痛、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癌症等疾病都容易找上門。

延伸閱讀》冷過頭恐致命!醫點名「高危險族群」注意 做好這些事防低溫症

低體溫怎麼辦?如何改善?

綜合啟新診所醫師郭彥良的說法,改善低體溫可從以下七點著手:

  • 多運動:適時起身活動身體,養成至少每兩天快走3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幫助燃燒脂肪、鍛鍊肌肉,以產生熱能。

  • 飲食習慣:不要太晚進食,晚上7時前吃晚餐為佳,這樣睡前身體仍可消耗一定的熱量。另應減少攝取寒涼的食物,可喝薑茶抗寒,切勿飲酒取暖。

  • 泡熱水澡或泡腳:藉由外在熱源適當提升體溫,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

  • 少吹冷氣:長時間待在有空調的室內,調節體溫的功能會逐漸變弱,可能導致低體溫發生。

  • 適當釋放壓力:壓力會讓肌肉緊張、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使得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活動更為頻繁,進而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影響體溫調節的功能。

  • 早睡早起:有助於自律神經穩定,連帶維持體溫調節的功能。

  • 避免濫用藥物:部分藥品具解熱鎮痛效果,會抑制體溫,長期使用可能干擾正常體溫。

延伸閱讀》天冷喝熱咖啡、熱茶害手腳冰冷!專家推「最暖1飲品」增加飽足感

失溫又是什麼?

家醫科醫師陳崇賢表示,所謂的失溫,是指人體核心體溫低於35°C。急診科醫師翁梓華解釋,一般來說,當人體對應體溫流失,就會有生理性代償反應,例如發抖、心搏加速、豎毛肌收縮以增加產熱等;一旦超過身體代償的極限,便有可能導致失溫。

大家可能好奇,正常的體溫範圍究竟為何?國健署提及,測量體溫的方式包含肛溫、口溫、腋溫、背溫、耳溫、額溫等,不同測量方式測得的溫度略有差異,其中肛溫最接近人體真實溫度;耳溫與肛溫相關性高,必要時可取代肛溫。衛福部台東醫院進一步點明,成人耳溫(口溫)的正常範圍,落在36°C至37.4°C。

也許有些人會因為特殊情況體溫偏低,但通常不至於低於35°C,這也是為什麼市售傳統水銀體溫計最低只能量到35°C。要是體溫低於35°C,身體可能出現神智錯亂、昏迷、心律不整、休克等嚴重不適,甚至死亡,需要謹慎看待。

失溫原因有哪些?

醫師翁梓華說明,人的體溫會透過熱傳導(接觸低溫物體)、熱對流(空氣或水帶走體溫)、熱輻射(熱量以紅外線的形式散失到環境)、蒸散(汗水或呼吸水氣將熱量帶走)四種途徑,將熱量帶到周邊環境中;任何一種熱量流失,都有可能造成失溫。

以下情形,則可能增加失溫風險:

  • 年長者與幼兒:因體溫調節能力不佳,失溫的機率更高。

  • 精神疾病或判斷力異常者:可能因為感覺異常或無法感知寒冷而失溫,天寒時更要注意衣著。

  • 飲酒:酒精會令血管擴張,使得皮膚散熱加快,讓人更快失溫。

  • 吸毒和藥物:吸毒會讓感知受損,讓人失去判斷力;某些治療用藥物也會影響人體調節體溫的能力,服藥時務必遵從專業醫師處方。

  • 手術:手術房需維持低溫,手術過程使用的輸液也會加速體溫消耗,麻醉藥物亦會使人體控溫機制變遲鈍,讓體溫在不知不覺間流失得更快。

失溫溫度分為幾級?失溫怎麼處理、急救?

嚴重體溫偏低,就屬於失溫。綜合醫師翁梓華醫師陳崇賢的說法,失溫主要會按照患者的意識狀態、體溫及生命徵象,分成四個等級:

發現失溫者時,首先要確保自身安全,畢竟處在同一個環境,一不小心可能讓自己也失溫。面對失溫者不要過度驚慌,應緩慢協助回溫,以免二次傷害;特別是高於40°C的回溫方式,比如烤火、暖暖包、熱水袋,被證實可能增加心律不整或燙傷的機率,切記協助回溫要放慢速度、不要快。

延伸閱讀》冬天「冷到皮皮挫」小心失溫!醫揭失溫「分3級」這情況恐腦中風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

參考資料

◤冬天保暖好物清單◢
恆溫24小時 超導熱石墨烯冬被推薦
多功能烘被機 防蟎除濕四季皆可用
網友激推除濕機 限時下殺搶購去
電暖器、電熱毯優惠 宅家避寒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