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中國芯片業 美國恐會傷及自身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拜登政府不久前出台了力度前所未有的針對中國的芯片禁令,禁止任何使用美國設備制造的先進芯片出口給中國,被視為90年代以來美國對華技術出口政策的最大轉變。路透社最新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如今美國正在努力處理新的出口禁令帶來的意外後果,防止抑制中國芯片行業的新措施可能會在無意中損害美國自身的半導體供應鏈。

韓國內存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 Inc)表示,在新的限制措施生效前幾個小時,它得到了美國的授權,可以為其在中國的芯片生產設施接收貨物而不需要額外的許可。

日經亞洲周四報道稱,台灣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獲得了為期一年的許可,可以繼續訂購美國的芯片制造設備,用於其在中國的擴張。

美國政府向台積電保證,它將能夠運送設備到中國南京的一個制造廠,日經新聞援引熟悉此事的人士報道稱。台積電沒有立即回應路透社的評論請求。

拜登政府曾計劃放過在中國經營的外國公司,如SK海力士和三星電子公司免受新限制措施的沖擊。但上周五公布的規則並沒有豁免這些公司。

根據公布的規則,為了減緩中國的技術和軍事進步,美國的出口產品需要獲得許可證,才能將其運往中國的先進芯片生產設施。

而截至周二午夜,如果美國公司或人員參與了相關產品的生產,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供應商也不能為中國的工廠提供支持、服務和發送非美國的物資。

因此,在供應商獲得許可證之前,即使是像燈泡、彈簧和維持工具運轉的螺栓這樣的基本物品,也可能無法運送。而且,芯片制造廠如果無法獲得即時的技術支持,他們可能就無法維持生產。

SK海力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與美國商務部的討論導致批准我們向中國的生產設施提供開發和生產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芯片所需的設備和物品,而不需要額外的許可。該公司表示,這一變化將有助於避免供應鏈的中斷,而且授權期為一年。

三星電子拒絕發表評論。

另一個消息來源說,在找到長期解決方案之前,臨時性的補救措施是暫時的解決方法,直到可以制定出更長期的解決方案。

美國商務部的一位發言人沒有直接對有關授權的評論請求做出回應,但表示該部門希望從利益相關者那裡獲得關於該規則的意見,並可能考慮進行修改細則。

白宮發言人也沒有回應路透社的評論請求。

中國芯片產業承受打擊最大

一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除非獲得授權,否則各種設備和其他供應商將不得不從中國的工廠撤出其人員。

英特爾公司也在中國經營芯片工廠。美國計劃對受到新規限制的中國工廠的許可證進行逐案審查。但即使獲得批准,也可能造成發貨延遲。中國自身芯片工廠的許可證申請很有可能會被拒絕。

專家們預計,新規則將產生廣泛的影響。減緩中國發展自主芯片產業的努力和推動商業和國家研究,包括軍事武器、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和許多其他由超級計算機和高端芯片驅動的領域。

美國新的限制措施也是在後新冠時期,全球芯片行業已經面臨需求下降的重大阻力的時候出台的。之前已經有警告稱芯片產業的收入將呈現疲軟。

他們說,受到最直接影響可能是中國的芯片制造商。

“美國的限制措施可能會使中國先進的芯片技術的發展更具挑戰性”花旗銀行的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說。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長江存儲(YMTC)和長鑫儲存(CXMT)是中國闖入全球存儲芯片市場的最大希望。與三星電子和美光科技等存儲芯片巨頭齊頭並進。

分析師說,新法規現在將對這兩家中國存儲芯片制造商構成非常大的障礙。

“內存的進步將受到限制,因為沒有機會升級工藝設備,沒有機會擴大生產,市場也將失去”,總部設在上海的咨詢公司——芯謀研究(ICWise)的負責人顧文軍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花旗銀行分析師在另一份報告中說,由於獲得芯片設備和美國技術支持的機會有限。中芯國際將發現滲透到更先進的應用領域會變得更具挑戰。新的規則還包括阻礙一系列用於中國超級計算機的芯片的供應。這類芯片用於開發核武器和其他軍事技術。

一些行業專家說,該禁令還可能打擊中國科技巨頭的商業數據中心。廣泛依賴數據中心的電商公司阿裡巴巴和社交媒體及游戲公司騰訊的股票在美國政府10月7日公布新規以來已經分別下跌了約10%和8%。

中國芯片產業的那些美籍華人

另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中國頂級芯片設備制造商在華盛頓施加限制後正在從產品研發部門中調離美國員工。該報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中國頂級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告訴其在中國的美國籍員工,停止參與組件和機器的開發,以遵守華盛頓對美國公民參與大陸關鍵設施的限制。在深圳上市的北方華創沒有立即回復《南華早報》周四上午的評論請求。

該報報道稱:縱觀中國上市芯片公司發布的管理層簡介,會發現中國半導體行業的許多重量級人物都有美國公民身份。他們大多是在中國出生但在美國大學習或在美國芯片行業工作的美國歸化公民。然而,沒有一家中國公司公布其薪酬統計列表上美國雇員的數量或比例。

根據北方華創披露的數據,其所有高級管理人員都是中國公民。但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美國雇員在該公司工作,該公司主營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新能源鋰電裝備及精密元器件業務,為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

(路透社、南華早報等)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