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川普!美國半導體工作不是被台灣搶走 劉德音先前這句話嗆爆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日接受媒體專訪,竟開始批評台灣人搶走美國所有半導體工作,甚至90%晶片都在台灣製造(主持人糾正是先進製程晶片),重申台灣人搶走了美國的事業,並提議該向台灣課徵關稅。從半導體產業發展來看,當初美國走向無廠半導體(fabless)模式,朝著高利潤的IC設計行業,台灣、南韓等經濟體則是開始發展晶圓代工、生產記憶體為主,直至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之後,美國才要求晶片本土製造,但是美國本土人才不足,也是一大挑戰。

半導體、晶片。(圖/Pexels)

據《財星雜誌》今年6月報導,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有當地的工程師抱怨,無法忍受要連續工作12小時、睡在辦公室1個月,週末輪班更是家常便飯,控訴在台積電的工作與生活有多麼殘酷。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6月股東會後指出,不要求大家做事一樣,大家可以討論,「但是不願意值班的人,就不要來參加這個產業」。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今年發布的《美國半導體產業概況》報告,全球半導體營業額從2001年1,390億美元,2022年上升至5,740億美元,年複合年成長率(CAGR)高達6.67%。若從營業額來看,美國毋庸質疑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龍頭,總部在美國的半導體公司營業額占比48%,遙遙領先其他地區。

南韓半導體營業額則是19%、位居第二,日本半導體公司營業額達9%,台灣則是8%,大陸地區為7%。不過,該數據沒有列入包括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等公司的營業額,也就是說,包括台積電、聯電等公司不會列入,但是聯發科、瑞昱以及南亞科等公司則是在統計範圍內。至於美國的半導體公司資本支出,2022年來到1,096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一,主要是IC設計產業高度競爭,需要龐大的研發經費來維持技術領先。

若從歷史角度來看,日本半導體產業在1980年代崛起,當時主要是在DRAM領域,當時美國半導體公司遊說美國對日本出手,加上當時日本電子業蓬勃發展,導致美國對日貿易出現龐大逆差,最終美日達成《廣場協議》,以及針對日本的半導體銷售限制,導致日本半導體產業遭到打擊。

但美國此舉,仍沒有扭轉局勢,因為當時美國半導體開始發展無廠半導體(fabless)模式,包括高通、輝達等公司都是在這個時候成立,這使得美國半導體公司更加注重IC設計與半導體設備、材料的業務,晶片製造則是轉進至台灣、南韓等地區,像是台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以及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記憶體生產為主的廠商。

全球半導體產業也在冷戰結束之後蓬勃發展,並高度專業分工,美國也享有這當中利潤最高的領域,更從當中獲益巨大,但也就此失去晶片製造優勢,直到川普發動美中貿易戰,打算藉此打擊大陸半導體產業發展,甚至是在新冠肺炎之後,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斷鏈,拜登政府上台後甚至繼承川普時代半導體供應鏈本土化的態勢,這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近年公開場合指出,「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

不過,台積電、三星等廠商就算想要在美國建立半導體本土生產線,也相當困難。三星電子半導體暨裝置解決方案(Device Solutions,DS)美洲地區事業負責人韓振萬今年6月曾指出,美國擁有優秀的半導體生產設備、IC設計廠商,鼓勵新創、人力資源也相當充沛,但是與三星所需要的技術人才不符,缺少的工程師需求很難解決。

不僅如此,台積電2019年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目前已經招聘2000名員工,其中包括600名工程師,但外媒報導指出,台積電嚴格企業文化、嚴格標準以及長達數月的海外培訓要求,都讓美國想要參與晶片製造的人才卻步。也就是說,美國半導體產業仍相當蓬勃發展,其中更占據利潤最為豐厚的領域,但隨著全球化告終,各國都想發展自己的晶片製造生產線,美國若硬想要把台灣晶片製造成功模式複製過去,只靠喊話、補貼不花費長時間培育相關人才,可說是相當困難。

延伸閱讀
狠甩對手!美共和黨總統初選民調 川普支持率高達47%
以色列出借國寶給白宮至今未歸還 如今竟在川普家中
川普嗆「搶工作」綠營全噤聲!媒體人:台灣不准疑美但美國可以賣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