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藍營學運手機「監控說」疾管署澄清:電子圍籬前年已退場、資料已刪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有民代質疑疾管署先前因應疫情的電子圍籬監控是否仍在運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有民代質疑疾管署先前因應疫情的電子圍籬監控是否仍在運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國會改革爭議民眾「青鳥行動」案外案?國民黨桃園市議員凌濤在臉書發文表示,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手機監控相關說法,已被政治人物以及地方政府打臉,更直球對決詢問疾管署、中華電信、NCC,先前疫情期間監控居家隔離的疫調系統是否還在運行?對此,衛福部疾管署今(30)日回應,電子圍籬相關作業早在2022年已經停止作業,相關資料也已經刪除。

疾管署今日晚間發出聲明,表示有關今日某民意代表於社群平台發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於COVID-19疫情期間使用之疫調系統是否還在運行並收集資料,疾管署回應說明如下:

在COVID-19疫情的初期,考量在人權保護與防疫作為間取得平衡,指揮中心與電信業者合作執行電子圍籬相關系統,透過行動基地臺定位方式掌握行蹤,判斷是否離開隔離場所,協助防疫人員掌握被隔離者是否擅自離開隔離處所,以確保防疫措施之落實,降低社區傳染風險,並落實對隔離/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者的追蹤管理與關懷;惟當居家隔離/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者期滿時,即停止電子圍籬監督,原電子圍籬系統內之個資即刪除。

指揮中心已於2022年7月1日停止電子圍籬等相關作業。圖為當時電子圍籬說明。(圖/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已於2022年7月1日停止電子圍籬等相關作業。圖為當時電子圍籬說明。(圖/指揮中心提供)

疾管署表示,我國在傳染病防治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法規授權下,運用科技措施防範COVID-19疫情,以維護國民健康;然在採取科技防疫措施時,為確保民眾個資獲得充分保護,及減少對個人自由之干涉,在符合比例原則下,遵循最小侵害、合目的性及衡平性等三大法則,規劃施行相關防疫措施,隨著COVID-19疫情趨緩,指揮中心已於2022年7月1日停止電子圍籬等相關作業,並終止傳送居家隔離/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者等個人資料,給予電信業者透過基地台進行定位,期望能在個人隱私與防疫工作間取得最佳平衡。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新菸防法上路週年!7成人認「防制配套不足」青少年恐濫用 盼政府把關
業者曝光!他吃蛋糕咬到「蟑螂碎屍」嘉市衛生局揪3缺失:現場也有蟑螂
潛伏期最快僅2天!「這年齡」為腸病毒好發族群 醫示警3大徵兆快就醫
擴權法案強行3讀 吳崑玉嘆藍白營「賭錯1事」:未來4年讓我們互相傷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