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詐解方1】第三方支付淪詐騙溫床 檢察官直指這條法規是大漏洞

電支與第三方支付的管理分界由金管會訂定,專家表示,金管會不能置身事外。
電支與第三方支付的管理分界由金管會訂定,專家表示,金管會不能置身事外。

第三方支付(以下簡稱三支)淪為詐騙溫床,到底問題出在哪?檢察官與學者共同認為,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5條、第2款,將三支業者排除在外,是最大主因。且電支條例讓日均代理收付營業額20億元以下的業者,不用比照金融機構被監管,而20億這個金額是由金管會訂出,顯然在此事上,金管會絕不能置身事外。

第三方支付公司全台有超過1.2萬家,即使數發部去年7月份採能量登陸的方式,重新審核業者資格,並與金管會、銀行聯防,加上去年底沒能量登錄的業者,就不提供虛擬帳號供其使用,但專家表示,這不是根本解決之道。

政大法律系教授李聖傑指出,不否認能量登錄的成效,不過此舉就像挑出好學生,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打擊詐騙應該是要挑出產業裡的蟑螂、老鼠,而不是去找模範生。」

偵辦三支洗錢案後,連江縣主任檢察官鄭子薇便開始研究三支在台的發展現況,「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5條、第2款,將三支業者排除在外,是最大主因。」

鄭子薇說明,電子支付條例讓日均代理收付營業額20億元以下的業者,不用比照金融機構的監管,但電子支付條例主管機關是金管會,20億元也是金管會訂出的門檻,「三支的問題,金管會絕對不能置身事外。」事實上,三支每天經手大量金流,卻不由金融相關主管機關負責管理,著實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鄭子薇指出,由於三支並非特許制,即使未通過能量登錄,不法份子還是可能瞞過銀行,申請到虛擬帳號服務;或是被廢止能量登錄資格,但因三支設立沒資本額限制,還是能用很低成本再設立另外一家公司,重新申請能量登錄。

特別是現在繳款通路多,三支除了能向銀行申請虛擬帳號的服務供賣方使用,也能與超商合作,產出超商條碼繳款,從超商端收金流;而業者與超商結帳,不見得一定需要銀行才能代收代付。

超商表示,由於並未收到主管機關通知只能與通過能量登錄業者合作,目前與三支業者合作無任何改變。也就是說,如果有不法的三支未完成能量登錄,還是能繼續詐騙。

金管會當然意識到虛擬帳號被詐團利用的問題,雖然檯面上三支不在金管會管轄範圍內,但據了解,金管會已發文通知銀行業者,若在去年底前未完成能量登錄的三支,則銀行不再提供虛擬帳號,也算是亡羊補牢;只是民眾更期待的是,儘速修補法令漏洞,還給大家一個安心的生活環境。

更多鏡週刊報導
【理財專題】阻斷金流源頭 產學界提打詐3解方
【打詐解方2】第三方支付怎麼管? 專家:向新加坡取經做分層管理
【打詐解方3】金融科技被詐團濫用 專家籲成立金融科技局將業者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