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客語實驗小學 向原民國小取經

【潘成旺 屏東三地門】

為了打造全客語教學的實驗國小,高雄市客委會主委古秀妃,今年初曾帶領美濃區的國小校方人員,到屏東縣三地門鄉的地磨兒實驗小學參訪,學習原住民小學如何以自編的教材,讓學生融入母語及文化的教學,要作為高雄市往後,全客語實驗小學的參考依據。

地磨兒國小教師 楊萍:「我現在要問你們,這個課文裡面的主角是哪兩個人,SiRanpangan跟Takanow,我想要把他們兩個人分析。」

地磨兒國小教師楊萍,上課時和小朋友互動,把發生在部落的故事,透過編輯成為華語教材,教小朋友認識部落,認識原住民文化。

「全世界叫VuVu的只有哪一族?排灣族。」

地磨兒國小原名三地國小,在2015年建校百年之際,正名為排灣族部落名「地磨兒」,這裡不只是全台灣第一間以原住民語命名的小學,也從2016年開始,使用以排灣族文化,為主體設計的族群本位教材。

原住民族課程發展中心編輯老師 陳邵雯:「以我自己是排灣族人來講,我覺得我在這本課本當中,其實我自己同樣是從書裡面,重新認識自己,因為我也是在主流社會下,教育出來的孩子,那我也脫離說在原本的,部落生活可能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這對我來講是熟悉的。」

「這個是早上9點半,可是到了晚上的時候,時鐘上也是這樣,但是24小時的話,我們要稱為是21點半。」

這裡是原住民族課程發展中心,主要工作就是編輯,地磨兒國小的上課教材,不使用主流文化的教科書,與只教單字及單詞的族語教材,校方從課本圖文到數位教材,都以族語與華語文「雙語」並行,藉此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讓小朋友從教科書中,學習自己的家鄉文化,甚至從欣賞的角度來學習排灣文化。

原住民族課程發展中心編輯老師 戴伶娟:「我們的教材有一個特色,就是我們有故事主角,我們每一本書裡面都是由這些主角,去串成的一個故事,所以他在讀國語,或者是他在上數學課的時候,他在這些教材裡面科目裡面,都可以看到,我們主角發生的一些事情。」

地磨兒校長 陳惠美:「他們(家長)覺得這樣的一個開始,就是對我們整個地磨兒國小,努力用心耕耘,甚至可以影響到我們整個,原住民的教育。」

地磨兒國小校長陳惠美,本身就是三地門鄉的排灣族人,她認為使用排灣族本位教材後,效益超乎他們的預期,也吸引高雄市客委會的注意,特地組團到地磨兒觀摩,希望在高雄市打造一所,全客語實驗小學。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 古秀妃:「就是來學習說,這個地磨兒推動2年的,原住民的實驗民族學校,他們是如何做的,他們做的 面對的困難是什麼,他們的成果在哪,他們要如何推行,如何解決問題,我們是來學習,我們希望在高雄的美濃,美濃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客家地區的所在,面對文化語言流失如此嚴重,我們也希望可以成立一間客家實驗小學。」

「黑夜裡有蛇、有人,還有陶甕。」

使用與生活經驗相符,樂學、易懂、適性,有高度脈絡跟文化回應等原則,所編定的自族教材,可以有效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表現,讓前來取經的,高雄市客委會眼睛一亮,不過古秀妃也指出,高雄市要成立全客語實驗國小,可能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 古秀妃:「很多主客觀的因素,使得沒辦法這樣做,所以我們要突破很多眼前的,教育的環境很難很難,所以這必須要有行政單位,包括校長、行政人員、老師,共同來配合以外,還有社區家長的支持。」

古秀妃強調,她過去在屏東縣客家事務局任內,就著手推動幼兒客語沉浸式教學,讓幼兒說客語的成效相當良好,但是上了國小之後,脫離了沉浸式的環境,說客語的情況就逐年遞減,所以推動客語實驗小學刻不容緩,未來高雄市客委會除了,要舉辦公聽會與家長及外界溝通,更要招募有理念有熱誠的培訓師資,共同為傳承客語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