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友善城市 中市府推動東協廣場活化計畫�/headline>

打造國際友善城市 中市府推動東協廣場活化計畫�/headline>

台中市政府將火車站前的第一廣場,命名為「東協廣場」,並透過招商、安全管理、清潔維護、綠美化、招牌改善、綠川水岸廊道計畫等工程,希望以「台灣聯合國」的文化特色,吸引觀光客。副市長林陵三表示,配合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台中必須強化和東南亞的經貿合作,期望「東協廣場」成為中區活化的成功範本。(寇世菁報導)

台中市政府週一(28號)舉行市政會議,經發局專案報告東協廣場規劃,並表示,東協廣場範圍以原第一廣場為中心,加上繼光街、綠川西街、台灣大道及光復路等四條街;目前區域內業種以台灣與東協十國美食為主,未來將與大樓管委會接洽招商,引進觀光旅遊書店、圖書服務、研究站、東協事務諮詢服務平台、共同工作空間等。此外,引進新移民志工,協助勸導外籍民眾維護環境整潔;勞工局也將提供街友就業諮詢,培力有意就業街友從事清潔維護工作。

副市長林陵三表示,台中之美在於多元與共榮,台中是移民的社會,市府必須改善過去第一廣場老舊、治安欠佳的形象,藉由舉辦活動並整理環境,讓市民欣賞新移民文化之美,傳達尊重新移民的精神,使台中成為國際友善城市。

林陵三指出,配合蔡英文總統當選人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台中必須強化與東南亞的經貿合作,他指示市府各機關多參考東南亞朋友意見,期望東協廣場未來能成為中區活化計畫的成功範本。

都發局表示,將針對綠川西街進行招牌統一改善工程、清洗第一廣場大樓外牆,並協助改善外牆磁磚剝落處;此外,也將綠美化原第一廣場入口處,營造花博意象,預計綠美化工程能於今年6月底完成。

水利局則表示,綠川水岸廊道計畫將藉由汙水截流、引進旱溪乾淨水源等工程改善綠川水質,也將考量行人步行空間需求,規劃出適合音樂與休閒等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