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洋生態永續的家 澎湖以牡蠣殼磚種植珊瑚

(中央社澎湖縣10日電)觀音山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與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今天首度以牡蠣殼磚來種植珊瑚,推動生態永續,為海洋生態打造一個永續的家。

觀音山佛教會與水試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聯合辦理「牡蠣殼磚復育與放流」活動,今天在馬公青灣海域舉行,觀音山住持龍德上師、澎湖中心主任謝恆毅、青灣潛水訓練中心董事長劉淑華與國民黨澎湖縣黨部主委陳雙全等近200民眾,共同種下珊瑚植株,並將牡蠣殼磚銘板礁上,象徵為海洋生態打造一個永續的家。

龍德上師表示,以戒殺護生的發心做保育放流,不僅可以培養慈悲心,平等看待每一個生命並且尊重珍惜,尤其今天以來自海洋的牡蠣殼做成的復育磚來種植珊瑚,對宗教、放流、環教、生命、生態系都深具意義;且全新自然的種珊瑚技術,更是澎湖創舉。

謝恆毅對觀音山推動保育放流,讓資源永續生生不息,對其使用牡蠣殼復育磚來種植珊瑚磚,比起使用水泥製造的人工魚礁磚,所製造出的碳排放量相對較低,提高生存率及生態系意義。

「牡蠣殼磚復育與放流」活動,現場近200民眾以接力方式,將30顆硨磲貝、1萬尾條石鯛及1萬3000顆馬糞海膽放流在青灣外海,以行動進行海洋棲地復育,期盼海洋生態永續。(編輯:陳仁華)11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