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碳中和示範鄉鎮 池上「樹光大道」計畫啟動

池上鄉公所辦理「樹光大道․池上低碳行」計畫啟動記者會暨說明會,鄉長林建宏(中)盼打造全國第一個碳中和示範鄉鎮。
池上鄉公所辦理「樹光大道․池上低碳行」計畫啟動記者會暨說明會,鄉長林建宏(中)盼打造全國第一個碳中和示範鄉鎮。
綠色冀泉社會企業執行長陳宇華說明「樹光大道․池上低碳行」計畫。
綠色冀泉社會企業執行長陳宇華說明「樹光大道․池上低碳行」計畫。

臺東縣池上鄉公所與綠色冀泉社會企業合作,啟動「樹光大道․池上低碳行」計畫,以ESG及SROI雙軌出資模式,媒合當地鄉親提供閒置土地,由企業承租種植原生樹木,發展循環經濟,達到土地活化、促進就業、經濟提升,並發揮減碳效益,預計在全鄉種下16萬顆樹,打造全國第一個碳中和示範鄉鎮。

 

綠色冀泉社會企業自推動「以樹養球」計畫起,至今全臺種下3萬棵臺灣原生樹木,運用掉落的枝葉加工成商品,發展創新循環經濟並推廣環境永續,今年將進一步與池上鄉公所合作,引進企業資源,啟動「樹光大道」計畫,由鄉公所媒合鄉親閒置私有地種植原生樹種,打造淨零示範鄉鎮。

 

綠色冀泉執行長陳宇華表示,媒合對象主要為當地老農廢耕的閒置山坡地,由企業承租,種植牛樟等高經濟原生樹種活化荒廢土地,地主可選擇收取租金,同時獲得部分樹木延伸收益分潤,或不收租金,則可獲更多分潤,此外,租約10年,時間一到樹就送給地主,可延續樹木的循環經濟效益。

 

陳宇華說,臺灣每人1年的碳排放量,需種20顆大樹才能抵銷,池上鄉人口約8千人,若要達到全鄉碳中和,約需種植16萬到18萬顆樹,而1公頃上限可種1000顆樹,預計用4到8年的時間,在池上鄉約180公頃土地種上臺灣原生樹木,打造全國第一個碳中和示範鄉鎮。

 

池上鄉長林建宏表示,「樹光大道」以ESG及SROI雙軌出資模式,聯結當地鄉親閒置土地種植原生樹木,達到土地活化、促進就業、經濟提升,營收淨利部份回饋公所,進而成立專戶,強化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未來也期待將這套模式拓展到其他鄉鎮,共同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永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