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內的門窗 漫談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心臟瓣膜是控制心臟血流方向的重要閘門,當心內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將造成血液流動不順或逆流,增加心臟的負擔,導致心臟肌肉變肥厚,腔室擴大,最後心臟肌肉收縮無力,心臟功能衰竭。瓣膜疾病的種類包括:主動脈瓣狹窄及閉鎖不全、二尖瓣狹窄及閉鎖不全、三尖瓣狹窄及閉鎖不全、肺動脈瓣疾病等。心臟瓣膜性疾病是僅次於缺血性心臟病,造成心臟衰竭及肺部積水的原因。

主動脈瓣膜是心臟將血液送往全身的最後的一道閘門。主動脈瓣膜如果發生狹窄,就像是河流到出海口,卻被閘門擋住。心臟本身會因血液鬱積而肥厚擴大,臨床上常常發生的症狀包括暈厥、心絞痛、呼吸困難、下肢水腫。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是用人造心臟瓣膜代替患者心臟的失去功能的瓣膜。因為閥門老舊無法完全打開,變窄的主動脈瓣膜則需要更換。

在「高階整合型手術室」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 膜置換術,影像清楚又即時的顯示人工支架瓣 膜的位置。
在「高階整合型手術室」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 膜置換術,影像清楚又即時的顯示人工支架瓣 膜的位置。

以往主動脈瓣膜置換的方法包括外科開心手術打開心臟,將老舊主動脈瓣膜置換為新的主動脈瓣膜,有效減輕病人癥狀,延長病人生命。然而有些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患者,因為身體上等問題導致手術風險太高,不適合接受傳統開心瓣膜修補或置換手術,則可考慮經導管主動脈瓣置膜換術另一個治療方法。隨著介入性心導管技術的快速發展,發展出一套不需體外循環以及開胸手術的置換方式,稱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TAVI) 是一項創傷性極小的新技術,通過微創外科手術,置放經皮導管,然後經由其導管植入人工生物瓣膜支架。相較以往傳統的開胸手術,因為不用打開胸骨,不用裝體外循環機,併發症及死亡率相對較低,適用於年紀較大的長者或不適合接受外科手術的病人。最近幾年來,經皮導管植人工生物支架瓣膜置換已經成為替代開刀治療的一種有效治療方法。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手術過程,通常須在新型混合手術室進行。新型混合手術室兼具雙向數位平板血管攝影機與高標準無塵環境,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心臟內、外科醫師可以共同合作完成高難度的心臟介入治療。

首先醫師在股動脈放入一條導管鞘,利用這個導管鞘,放入心導管至主動脈造影。利用新高解析影像造影設備,醫師可精準的評估新瓣膜置放的大小及位置,將新的主動脈瓣膜支架經由導管鞘送至定點,將有問題的主動脈瓣膜壓扁,放上一個新的人工主動脈瓣膜。由於術後病人身上只留下極小的穿刺傷口,術後很快就可以出院,恢復正常生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TAVI) 需要心臟內、外科共同完成,它最大的優點是傷口小、術後疼痛降低、手術時間短和恢復快。

花蓮慈濟醫院引進了全臺灣最新的新型混合手術室――高階整合型手術室,希望提供病人最好的服務,搶救心臟生命,並減輕病人痛楚,醫病也醫心。

(文/陳郁志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 攝影/黃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