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土地生命力 別再用化學農藥折騰環境

因應氣候變遷與環境惡化,聯合國在2015年推出17項永續發展方針,其中也針對減少農藥,提出建議,2017年,台灣農委會也宣布,化學農藥十年減半目標,推動友善農業,三年來,農藥用量縮減,但離減半目標依然有段距離,而如何讓農民不再依賴農藥?微生物製劑就占了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土壤要健康,少不了豐富健全的微生物群相!

時間: 2017.9月 時間:農藥致蜜蜂死亡

前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 馮海東:「它不只檢出一種農藥,那中間有十幾件,是一個殺蟲劑,是芬普尼。」

農藥中毒的不只是蜜蜂,還有人。

時間:2019.11月 事件:有機磷中毒

光田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 林宗興:「(農田)灑了農藥之後,其他的家屬並不知情,然後採了一些(食用)。」

化學農藥雖然防病蟲害效果快又強,但依賴農藥、化肥,引發惡性循環!

屏科大研發長 陳又嘉:「我們使用殺菌劑在田間,事實上它不只把病原菌殺死,也把很多微生物殺死,當土壤中的微生物越來越少的時候,你可以發現肥料效率就越來越差,農民就被迫丟入更多肥料,化學肥料在土壤中會往地下水移動,我們再把地下水抽出來喝的時候,這些肥料跑到哪裡去了 。」

而台灣密集耕作,農藥用量大。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 鄒慧娟:「台灣目前農藥使用量,跟日本南韓還有中國大陸 大概每公頃都超過十公斤 算是使用量比較高的。」

2017年農委會提出,十年農藥減半政策,推動三年來,農藥量從2017年最高1萬多公噸,逐年下滑,2019年只剩8900多公噸,其中微生物資材備受重視,在生物農藥中,微生物的液化澱粉芽孢桿菌等三種菌,就占了總數的八成。

它是台灣唯一一隻蕈狀芽孢桿菌,登記在生物農藥上面。

微生物菌製劑業者 林泊菘:「現在不管是國內外各個研究單位,都會以微生物作為開發研究的主軸,我們主要是著重在微生物肥料跟微生物農藥生產方面。」

就連農科院都成立農業微生物工廠。

農業微生物工廠研究人員 吳育陞:「這是微生物在發酵,量產。」

台灣農業,颳起微生物資材旋風,但該怎麼用,是關鍵!

屏科大研發長 陳又嘉:「微生物的需要往往不是一隻菌,可能同時需要一群微生物,廠商會單獨生產一兩種微生物,可是沒有接近到可以跟現場完整的結合。」

土壤究竟健不健康,能靠這套次世代定序技術,確認微生物的族群與數量,以對症下藥,而學界也努力要讓微生物在農業的運用,更普及。

弄成像加水站的概念 利用智能方式 調整光照 就能生產出微生物肥料

這發酵箱能自動養出光合菌,而博士生則走出實驗室,把菌母帶入田間。

屏科大博士生 張軒綸:「微生物其實還是要活過來,活性的部分對植物才有作用。」

也是透過這樣培養方式,讓農民大哥知道,在地培養,把菌種活性提高之後,不管在使用成本,對植株的影響都是很好。

在地青農組織,成了養菌推廣的幫手。

大寮青農 徐明豪:「在以往農業需求量大的時候,他們會希望快點搶市場,我們比較年輕的農民也發現這種生物製劑,對農民幫助本身來講是最大的。」

大寮青農 洪明偉:「第一 幫助吸收,然後它長得好,它長得越好,病蟲害當然就會下降。」

青農樂意嘗試光合菌,也希望這微生物資材的趨勢,能取代化肥與農藥,為農田灌注新的活力!

採訪撰寫:陳怡臻 謝昀珊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藉物說法傳法 立足台灣造福行善
棄肉從素懺悔祈福 早日遠離災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