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山麻雀的家,從復育小米田開始

原民部落有個暖心習俗——農人總會在田裡多種些小米餽贈山麻雀。這分善意,讓瀕危的山麻雀尋得棲息之所;這個樸實的智慧,也教會我們如何與自然共處。但是,在氣候變遷與世代交替下,珍貴的小米與山麻雀正在漸漸消逝……

相信大家對麻雀都不陌生,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中都能看到麻雀的蹤跡,而同樣被歸類在麻雀科留鳥的山麻雀,卻已經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

山麻雀瀕臨絕種的原因

山麻雀以往常見於山區村落,但近年來數量驟減,全臺數量可能少於 1,000 隻。2008 年起,林務局已將山麻雀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可能原因如下:

  1. 繁殖巢位不足:近年山區開墾廣泛可能導致自然環境中的樹洞不足,而作為次級洞巢鳥次級洞巢鳥是僅能利用天然樹洞、一級洞巢鳥的舊洞,或是建築縫隙築巢繁殖而無法自行創造巢位的鳥類,所以繁殖的機會可能會因為巢位不足而受到限制。的山麻雀,並不會自己鑿樹洞,因此影響了繁殖的機會。

  2. 氣候變遷:山區農耕地是山麻雀不可或缺的棲息地,氣候變遷引起的全球氣溫升高自然災害導致部分耕地不再適合種植,導致山麻雀的棲地縮減。

  3. 食物資源被污染:山麻雀在農村間生活,而農藥和殺草劑的過度使用也可能影響山麻雀的食物鏈。

  4. 小米田種植面積銳減:山區農耕地是山麻雀最主要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根據綠色和平研究員的分析數據,我們發現屏東地區山麻雀數量減少和小米種植面積減少呈正相關。由此可見,山區小米田的減少可能導致山麻雀的棲地縮減和食物資源減少,進而限制牠們的繁殖與分布。

曾經的臺灣,在原住民族部落,常可見到大片的小米田,田間也充滿多樣的生物,共榮共存;如今,這般豐饒景象卻已成臺灣自然界的鳳毛麟角。
曾經的臺灣,在原住民族部落,常可見到大片的小米田,田間也充滿多樣的生物,共榮共存;如今,這般豐饒景象卻已成臺灣自然界的鳳毛麟角。

山麻雀瀕危,也反映臺灣種植小米的困境

臺灣原生小米數量和多樣性全球罕見,本應是臺灣的驕傲。然而,現今原住民族部落因種植人口老化、缺乏年輕人投入種植,導致人力短缺、傳統種植方式逐漸失傳。

此外,近年臺灣爆發多起乾旱,小米雖為耐旱作物,但在需水期遇乾旱仍會影響穗粒生長,進而影響產量。

綠色和平透過數據調查發現,臺灣原生種小米過去 15 年間無論產量和面積都暴跌超過 80% ,近 15 年來屏東縣產量減少最多,其中曾是小米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霧台鄉三地門鄉瑪家鄉,更是減產嚴重,由 2008 年的 27 萬 4 千公斤,下跌至 2023 年的 1 萬 8 千公斤,跌幅 93%。小米種植面積也由 2008 年的 160 公頃,下滑至 2023 年 的 10 公頃,縮水 94% 。

山坡耕地急劇減少人口遷移以及氣候變遷的三重影響下,小米正逐漸消失於臺灣的山林之間。這不僅使珍貴的臺灣原住民傳統農業文化面臨斷層危機,也大幅減少了山麻雀的棲地。

綠色和平專案人員 2023 年走訪屏東發現,原位於山區的部落當年因為八八風災而被迫遷村,雖然有了棲身之所,種植面積卻大量減少,耕地零碎不整,小米產量也隨之下降。
綠色和平專案人員 2023 年走訪屏東發現,原位於山區的部落當年因為八八風災而被迫遷村,雖然有了棲身之所,種植面積卻大量減少,耕地零碎不整,小米產量也隨之下降。

綠色和平四大行動,啟動原住民氣候行動專案!

排灣族或魯凱族會將小米作為禮物送給自己珍視的人,比如在婚禮上,新人會把有珍貴象徵的小米送給情人和親家。2023 年 10 月 28 日,綠色和平舉辦《屏東禮納里部落小米文化走讀》,綠色和平志工們學習如何利用民俗植物製作田間花環,以及用小米製作祝福小米串。
排灣族或魯凱族會將小米作為禮物送給自己珍視的人,比如在婚禮上,新人會把有珍貴象徵的小米送給情人和親家。2023 年 10 月 28 日,綠色和平舉辦《屏東禮納里部落小米文化走讀》,綠色和平志工們學習如何利用民俗植物製作田間花環,以及用小米製作祝福小米串。

為了維護臺灣山林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傳承原住民族的文化,綠色和平希望藉著聯合國大會宣布 2023 年為國際小米年的契機,向大眾推廣這一重要作物,積極推動原住民族部落的小米耕作及生態系維護。(延伸閱讀:2023國際小米年:適應氣候的天選之糧,在臺灣的三大挑戰

於是,綠色和平與屏東縣禮納里部落的返鄉青年團隊「深活共構」攜手合作,希望與原民夥伴們一起沿用傳統部落智慧來守護山林,也可以利用小米的抗旱性,為臺灣在氣候危機中提高糧食自給率的韌性。

(一)雙向交流:深入屏東禮納里部落

2023 年 10 月 28 日至 29 日,綠色和平和屏東禮納里部落合辦為期兩天的的交流工作坊。

第一天的主題為《原住民族農業文化與氣候變遷工作坊》,由綠色和平研究團隊、小米專家林志忠老師和台灣野生動物學會裴家騏理事長與部落居民們分享氣候變遷的相關知識和研究,也與在地農民們一起探討氣候變遷對居住環境與傳統耕作上造成的影響和觀察。

綠色和平專案經理古偉牧在分享綠色和平過去與全球原住民的合作案例。
綠色和平專案經理古偉牧在分享綠色和平過去與全球原住民的合作案例。

第二天,綠色和平志工們到部落實地走讀,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中與自然和諧共榮的智慧。

深活共構創辦人陳睿哲(中)向志工們解說魯凱族和排灣族的傳統農耕方式,並到部落的田地深入認識小米的習性,以及如何用小米製作部落傳統食物和祭典裝飾品。
深活共構創辦人陳睿哲(中)向志工們解說魯凱族和排灣族的傳統農耕方式,並到部落的田地深入認識小米的習性,以及如何用小米製作部落傳統食物和祭典裝飾品。

(二)田野調查:探索小米的過去與現在

為了深入了解全臺灣部落地區小米農民的種植方式以及其面臨的困境,綠色和平召集志工深入部落拜訪小米農民,展開為期 14 天的田野調查與訪談。

2024 年 1月 17 日至 18 日, 綠色和平團隊與小米專家林志忠老師也來到了屏東霧台鄉拜訪小米農民和鄉長,認識小米種植的歷史故事以及目前種植小米的現況。

綠色和平研究團隊和志工一起走訪宜蘭、花蓮、台東、高雄4個縣市,訪問了數十個部落,學習每個部落種植小米的方式,以及田野調查氣候變遷對小米作物的影響。
綠色和平研究團隊和志工一起走訪宜蘭、花蓮、台東、高雄4個縣市,訪問了數十個部落,學習每個部落種植小米的方式,以及田野調查氣候變遷對小米作物的影響。

(三)分享喜悅:親手種植與驗收小米

為了持續深入了解原民部落的氣候行動,綠色和平於 2024 年也舉辦了兩場工作坊,邀請關注原住民或氣候變遷議題的志工夥伴來到部落實際參與協助小米的耕作過程,深度體驗居民的工作。

志工們深受感動,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貢獻部落,不只協助農務,也希望能透過倡議的方式為部落和小米發聲,傳遞小米的價值和重要性。

綠色和平志工 Jwu 表示:「這是我第一次自己採收農作物,在中午的大太陽底下體驗採收,感受到了農作的辛勞,日後會更加珍惜餐桌上的食物。兩天的活動讓我收穫滿滿,讓我也了解到原來小米影響的方方面面這麼深遠,從文化、生態、學術等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2024年3月26日,綠色和平專案成員和志工們來到屏東禮納里部落,了解傳統作物在部落的應用及功能,並實際參與種植「保種」作物,包含10種小米、油芒、6種樹豆、4種台灣藜。保種是保留種子、保留品種的意思,在過去農業時代或更早以前,大部分的家戶都會種植作物作來供應家中糧食,因此農夫們也會自行留存種子,年復一年的種植。
2024年3月26日,綠色和平專案成員和志工們來到屏東禮納里部落,了解傳統作物在部落的應用及功能,並實際參與種植「保種」作物,包含10種小米、油芒、6種樹豆、4種台灣藜。保種是保留種子、保留品種的意思,在過去農業時代或更早以前,大部分的家戶都會種植作物作來供應家中糧食,因此農夫們也會自行留存種子,年復一年的種植。
歷經三個月後,小米已經可以收成,於是在 2024 年 6 月 15 日至 16 日,綠色和平志工們回到部落一起來採收,並感受魯凱文化的小米收穫相關儀式。
歷經三個月後,小米已經可以收成,於是在 2024 年 6 月 15 日至 16 日,綠色和平志工們回到部落一起來採收,並感受魯凱文化的小米收穫相關儀式。
2024年6月,收穫滿滿的志工們在工作坊中分組討論與發想氣候倡議形式和標語,希望小米不只是餐廳中的一道小米粥,更能讓民眾認識到它作為一種傳統作物,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環境議題。
2024年6月,收穫滿滿的志工們在工作坊中分組討論與發想氣候倡議形式和標語,希望小米不只是餐廳中的一道小米粥,更能讓民眾認識到它作為一種傳統作物,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環境議題。

志工 Ning 表示:「聽到老師說到雖然這幾年青年返鄉以及小米議題看似興盛,但小米栽植面積卻一直下滑,其實我很擔憂,很希望能夠更多做些什麼。這次也難得能參與到綠色和平的倡議發想環節,在分組時大家集思廣益的討論令我印象最深刻,期待能匯聚動能並尋找契機以形成更大一波浪潮,這真的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四)政策倡議:用教育和補助守住臺灣珍寶

為了守護原住民小米文化,挽救瀕危物種山麻雀及岌岌可危的小米生態圈,綠色和平向屏東縣整府和農業部提出 2 項政策建議:

  • 把原住民族傳統農耕方式納入政府農業課程

綠色和平建議將原住民族非工業化的小米傳統農耕方式系統性納入政府農業訓練課程,並培育原民青年擔任種子講師,讓有意返鄉的青年原住民,在小米復種之路上,能得到更多支持。不只達到傳統農技傳承、文化延續和推廣目的,也能增加臺灣農業發展的永續性和多樣性。

  • 擴大生態給付申請範疇

農業部生態給付方案雖於 2023 年底納入山麻雀,但有地域限制。屏東縣是小米主要產地之一也曾是山麻雀活躍地區,就未涵蓋在請範圍內。綠色和平建議將原民非工業化的小米農耕全面納入「山麻雀生態給付服務方案」,一方面守護山麻雀棲地,二方面復甦原民小米文化,兼顧糧食穩定與生態保護。

2024年8月1日——臺灣的原住民族日,綠色和平和志工夥伴們、屏東原民團體「深活共構」來到屏東縣政府及農業部,親送政策建議公文,以及部落夥伴親手作的小米藝術品,盼政府單位重視小米價值。
2024年8月1日——臺灣的原住民族日,綠色和平和志工夥伴們、屏東原民團體「深活共構」來到屏東縣政府及農業部,親送政策建議公文,以及部落夥伴親手作的小米藝術品,盼政府單位重視小米價值。

專案初見成效,持續為小米農民和生態環境發聲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副署長林澔貞代替部長接收綠色和平的請願和部落手作品,並回應會將綠色和平的政策建議納入考慮,也承諾會與相關部會立即針對相關政策展開討論和研議。

2024 年 8 月 30 日,農業部林業保育的回函承諾,會原住民的傳統農耕知識納入農業部之原住⺠行動學堂進行辦理。然而,山麻雀的生態給付政策擴展,仍未得到具體回覆。

綠色和平公眾動員專案主任蔣學萱呼籲政府進一步有效保護山麻雀、熊鷹等瀕危野生動物在臺灣的生存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這也是綠色和平致力於保存傳統農耕智慧背後更長遠的目標。
綠色和平公眾動員專案主任蔣學萱呼籲政府進一步有效保護山麻雀、熊鷹等瀕危野生動物在臺灣的生存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這也是綠色和平致力於保存傳統農耕智慧背後更長遠的目標。

綠色和平目前仍在針對政策建議的倡議內容,持續向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倡議期間,綠色和平也會與志工夥伴、部落夥伴和學者專家一起協助部落小米的相關工作,展開更多的研究調查,也一起討論小米未來的可能性。

每一粒小米都承載原住民的智慧與希望。綠色和平將繼續與原住民部落攜手同心,如同守護珍貴的種子一般,繼續為全臺灣的小米農民和生態環境發聲,致力守護臺灣生態與蘊含千年智慧原民文化!


加入綠色和平志工,一起守護環境

綠色和平志工團隊是一群來自不同年齡、性別、工作和背景的夥伴,一心為環境挺身而出,是一個充滿力量與溫暖的團隊。相信有您的加入,您我將能一起推動更關鍵的環境改變!

延伸閱讀:

The post 找回山麻雀的家,從復育小米田開始 appeared first on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