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工作與生活平衡 美興起「安靜辭職」

美國最近興起一個新名詞-安靜辭職,意思不是真的從職場離職,而是在工作中只做本份、達到最低要求,有點類似中國大陸的躺平文化,起因是新冠疫情期間,不少美國上班族居家上班後,工作和私人時間變得模糊,藉由安靜辭職,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平衡,來看TVBS新聞合作夥伴-美國廣播公司ABC的報導。

美國YouTuber薇絲特:「今天我想談談,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個趨勢,我也在一些朋友那裡聽到,那就是『安靜辭職』。」

美國上班族的最夯關鍵字-安靜辭職,意思不是向老闆提離職,而是放棄上進心態,只達到工作的最低要求,拒絕可能幫助升遷的額外工作,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平衡。

自由作家法里斯:「安靜辭職只是一種,關於放棄與我們社會中的工作,伴隨的奮鬥文化,我仍然可以當一個非常高效率、積極的工作者,但不必全天候24小時專注於工作。」

光是在Tiktok,標註「安靜辭職」熱門標籤的短影片,出現超過350萬次。

自由作家法里斯:「我剛剛聽說這個叫做『安靜辭職』的名詞,我意識到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違背我的意願。」

美國YouTuber薇絲特:「當我『安靜辭職』時,我不想一直感受到工作壓力,不想要感覺需要投入1000%的精力,所以我決定縮減精力,只做我份內必須做的工作。」

新冠疫情模糊了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界線,因此許多人現在用安靜辭職,來替職場生活和私人時間做出區隔。

美國YouTuber薇絲特:「我真的很受不了朝9晚5的概念,尤其是當新冠疫情來襲,我們都在家工作,我至少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整天都被困在辦公桌前,在我的電腦上工作,盯著螢幕,對我來說,那不是理想的工作情況。」

安靜辭職的現象,特別集中在20歲前半的Z世代,不過根據蓋洛普民調統計,不論哪個年齡層的美國人,敬業態度都在下降,1989年後出生的人最嚴重,擁有最低的敬業態度。

蓋洛普首席工作場所科學家哈特:「與使命或目的有所連結,是年輕一代的優先事務,那是他們想要,但他們在目前的工作場所沒有經歷過的。」

年輕世代對工作不再保有鞠躬盡瘁的精神,過度付出沒有帶給他們額外回報,不再認同工作是人生的重心,有點類似中國大陸的躺平文化,但「安靜辭職」並非只有負面意涵,許多人表示,自從換了一個心態,不再將工作看成全世界,反而更有餘裕去面對工作,人資專家認為,與其說「安靜辭職」是鼓勵人們懶惰,不如把它看成是一種紓壓方式。

美國民眾農恩:「對我來說,我是三個孩子的父親,第四個孩子快要出生了,對我來說,彈性是關鍵,所以我喜歡具有挑戰性的方面,但我也喜歡自由和報酬。」

美國缺工和工作態度的消極化,都正在影響生產力,根據勞工部統計,今年美國的勞動生產率下降了2.5%,是自1948年以來的最大降幅。雇主或許得拿出更高薪酬,給員工更多精神上的自由,尊重員工的私人時間,才能留得住人。

更多 TVBS 報導
50cm降落!2人到好市多「捏摔蜜桃」會員炸鍋
外役監像渡假?晚餐吃韓式泡菜拌飯 家屬還可來監所同住
示威遭毒販襲擊!墨西哥記者報導學生失蹤案 竟遭射殺
危及國安!推特遭爆「員工收大陸資金」 洩用戶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