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配合財報好股 穩穩賺波段

文‧蔡武穆

 

很多人想在股市賺快錢,最後認賠殺出,會計師羅澤鈺認為,其實只要選擇財報好股,跟著外資、投信的腳步,就能穩賺波段獲利。

 

羅澤鈺是公務人員子弟,他回憶,早年父親投資星馬基金,淨值從十元跌到三元,每次以一百萬為單位,越跌越買,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淨值回到十元,淨賺一、二千萬。

 

後來父親玩股票,投資中鋼、新光鋼、光寶科,同樣危機入市,正好碰到中國大建設,鋼鐵股翻漲,足足賺了一倍,前後累積近四千萬資產。父親便從公務人員退休,每天到號子看盤。

 

前面的順心順手,讓父親失去警戒心,在一次投資慘遭滑鐵盧。

 

*首要心態健康 學習技術分析 嚴守紀律操作

 

當時有著名的陞技掏空案,證交所已發出地雷股的訊息,父親同樣越跌越買,沒想到最後下市,股票變壁紙,慘賠近千萬。

 

家裡有賺四千萬的經驗,羅澤鈺覺得應該趁年輕賺到一億元,於是到坊間學習技術分析,甚至考取證券分析師、通過CFA特許財務分析師第二級證照,投身金融圈,跟高手一起學習。

 

「我每天看盤押大注,輸贏都是五、六位數」,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股市最低跌到三、四千點,他在2009年入市,大賺一波,把賺的錢拿去買預售屋。

 

食髓知味,他從股票跳到期貨選擇權,槓桿開到最大,大盤上下震盪,賺得快,賠得也快,獲利全部回吐,沒錢繳分期款,只得賣掉預售屋。

 

「不是技巧不好,是心控制不住」,他跟妹妹同時期買進十幾元的聯電、一百多元的聯發科、五十元的廣達,隨著股價震盪,他早就已經賣掉,而妹妹到現在仍穩穩地抱,市值已超過千萬,聯發科近兩年發放七十元股利,等於投資零成本。

 

經過妹妹的案例,他反省,不是技術分析不好,按照紀律操作,是可以賺到錢,但人會執著,捨不得停損,期待再漲回來,說實在的,不可能把把贏、把把賺。

 

*殖利率5%~7%長抱 新興產業快速累積財富

 

他認為,只要心態健康,技術分析配合財報好股,就能夠穩賺一個波段行情。

 

根據財報,台灣的好股票至少有二百檔,所謂「好股票」就是不會倒的公司,這些公司散落在傳產、科技業,可以分成二部分,一種是成熟型的公司,以殖利率5%~7%為目標,穩穩長抱,另一種是新的產業,像是生技、AI類股,快漲快跌,可迅速累積財富。

 

羅澤鈺說,不會倒的公司,從財報來看,包含損益表漂亮、現金流量正常、負債比例少的公司。外資的報告中,一定會陳述自由現金流量,自由現金流量是本業所賺的錢,現金流量充足,代表有能力應付擴廠或研發所需,加上未來營收有成長性,就是一家好公司。

 

*搭法人順風車 配合KD低檔

 

法人選股很犀利,特別是外資,注重公司在全球的競爭力,例如,A公司每股賺五元,正常本益比十倍,若是有競爭力的公司,外資會給到十五倍甚至十七倍的本益比,因此,看到這檔股票五十元,周KD、月KD在相對低檔,就可以搶搭法人順風車。

 

「整個市場是法人在主控,我們要學習投信、外資如何看這檔股票」,像是今年十月大盤下跌,是因為外資賣股、土洋對作,十一月大盤漲上來,是因為外資回流,如最近外資喊買聯發科、世芯-KY,股價漲勢凌厲。

 

另外,法人在意一家公司未來的前景,「看的不是今天的EPS,而是未來的EPS」,如果公司現金流量為正數,突然有一年擴大資本支出在新廠或研發,代表這家公司看到未來機會,營收可能大幅躍進,只要在還沒起漲時跟著法人買進,屆時新聞一炒,就可能賺到一個波段行情。

 

大盤上下震盪,短線操作容易被洗出場,羅澤鈺說,2020年之後當沖證交稅減半,股票的輪動有六、七成是當沖做出來的,如果是主流產業,外資、投信、壽險公司、大戶作手會順勢操作,大家一起用當沖,就造成股價急漲急跌,抱不住股票的原因是不知道股價會走到什麼地方,這時跟著外資、投信買進,配合周KD、月KD在低檔的位置,就不容易被甩轎出場。

 

*景氣有循環 找到社會現在要的產業

 

羅澤鈺更提到,過去他父親是危機入市,用片面的知識賺錢,事實上,產業有景氣循環,如同人生有高低起伏一樣,從工業時代到電腦時代,每個時期各有熱門產業,我們要練習的是「找到社會現在要的產業、找到法人喊進的股票」,才容易獲利,「小資族想賺五億,死守電信股5%的殖利率,不會大賠,當然也不會有大賺」。

 

*從年報挖潛力股 找出獲利金雞母

 

值得一提的是,從年報也可以挖掘出潛力股,有些公司手上有股利的股票或收租的土地,都是營收獲利的來源,如新光鋼手上持有中鋼股票,每年進帳一億元,華碩持有和碩、研華,卜蜂持有泰國卜蜂,都是獲利的金雞母,容易受到法人的青睞。

 

另一種是「負債合約」,即先收訂金後出貨,在營建業、設備業最常見,營建業如華固、長虹,預售屋簽約金8%、5%、3%分期繳款,過去邊完工邊認列,IFRS之後,完工交屋才一次認列,建設公司收現金,做負債合約,等到完工交屋之後,全部轉為營收。設備業如光罩設備的家登,客戶買貨要先付訂金,為賣方市場,股價逐步墊高,目前381元。

 

理財周刊1213期更多精采文章:

◎發行人語>外資回補來真的?

◎封面故事>2024年高殖利率挑股策略 短線賺價差 中長線享高配息

◎理財我最大-寶山會客室>技術分析配合財報好股 穩穩賺波段

◎新聞熱線>促參界年度盛事 金擘獎頒獎1201榮耀登場

◎新聞熱線>TIRI年度大會暨國際論壇全球IR專家匯聚臺灣

◎新聞熱線>半導體市場需求旺 旭東機械可望受惠

◎新聞熱線>樹人幼保走進南靖部落帶領耆老「咚」起來

◎全球理財觀>輝達不給力 半導體領軍挑戰萬八

◎房市觀察>2023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住宅類金質獎 鑄慕RADIUM ONE

◎藝饗新視界>「台味」怪奇物語的創造者─陳楷恩

◎理善大家來>意外撞碎人生,照顧者撐起傷後家庭

◎編輯室觀點>觀光餐旅產業能青雲直上?錢景與隱憂一次看

◎博士爸爸選好股>康舒 一躍成為具豐沛國際團隊與技術市場的跨國企業

◎財富建築指南>投資組合中適合加入短債嗎?

◎特別企畫>存金融股或高配息ETF?

◎AI智能交易>交易的迷信心理

◎發哥好宅面面觀>發哥好宅─交屋前的最後一哩路「驗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