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散戶及金管會當成塑膠 新光金、台新金只罰10萬夠嗎?

泛新光集團又惹爭議。台新金控及新光金控無視監理單位訂下上市公司重大訊息遊戲規則,逕自公布研究中的合併規畫重訊,但這期間股價波動,是市場不看好吳家兄弟合併效益?還是有人趁炒作議題拉高股價出脫持股?其中端倪,金管會僅周邊單位祭出10萬元無傷皮毛的罰則,更落實某金控創辦人生前提出「小小金管會」說法,此次,泛新光集團似乎還是把金管會看成「塑膠」。

新光金拋出與台新金合併的風向球,若真合併,可成為國內第三大金控公司。圖/記者嚴至平攝
新光金拋出與台新金合併的風向球,若真合併,可成為國內第三大金控公司。圖/記者嚴至平攝

新光集團台新金與新光金評估合併,是今年最受矚目的金融議題,但兩家金控合併才在研究階段,就敲鑼打鼓透過重大訊息管道公告周知,從近一個多月來外資、大戶對兩金控持股變化,以及兩檔股票價格波動,明顯看到外資和大戶減持丟股票到市場,有賣就有買,難保不會有散戶或受消息激勵,進場接手,淪為大戶刀下俎,被割韭菜。

調出兩家金控在5月中旬到6月下旬交易資料發現,5月20日到6月6日,即新光金及台新金討論併購案董事會前,新光金收盤股價從9元以下,一度升到9.8元以上,而在6月2日台新金董事會後,端午連續假期後第一個交易日6月6日,新光金便爆出34.65萬張大量,6月7日成交量還逾22萬張,這樣的交易熱況,很難撇清新光金此區間股價完全不受購併案消息左右。

一般稱大戶定義為持有50元股價超過1,000張,自營商、投信或中實戶都可能成為一檔股票的大戶,若細查新光金籌碼比率,5月13日到6月24日,大戶持股比率減少近2個百分點,外資也在此期間大幅賣超新光金,對其持股比減少3.37個百分點,以新光金股數粗估,外資減持約5萬餘張,大戶約3萬張上下。這些買賣交易資料全在金管會轄下的證交所,金融監理單位若想好好查一查,難度並不高。

依照台新金6月2日公告內容,已明確鎖定新光金為購併評估對象, 5月13日到6月24 日這段時間,台新金股價超過16元,收盤價最高曾衝上18元,股價變動也不小,但其成交量最多的一天,就是6月2日台新金董事會後第一個交易日6月6日,惟這段時間內,外資對台新金持股減少0.73個百分點、大戶對台新金持股減0.78個百分點,是否有大戶利用資訊不對稱優勢進出獲利,也需要相關單位查核。

今年以來,新光金與台新金「眉來眼去」互有合併意願的消息不斷,但新光金5月20日董事會決議通過成立專案小組,評估與其他金控公司併購的可行性評估,兩家金控便將合併話題端上檯面。

證交所查出,新光金董事會提案中尚未確定併購對象,而且獨立董事反對揭露特定公司名稱,但新光金仍然任意發布未確定的消息,證交所處違約金之外,並函知新光金嗣後應確實依規定辦理。

台新金則是在端午節前夕的6月2日公告,該金控董事會決議啟動與新光金合併可行性評估的重訊,證交所點出這則重訊內容「涉有誇耀性或類似廣告宣傳文字」的描述,及任意發布尚未確定的消息,同樣處以違約金,並函知台新金以後應確實依規定辦理。證交所認為台新金在重訊公告措詞-「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進行合併可行性的評估,就是類廣告用語。

據指出,金管會認為金融機構間合併應是極機密、謹慎,且要作許多評估,確定可行性後,甚至要初步與監理機關溝通,確定相關規定及財務指標合格,才交雙方董事會討論,揭露相關訊息。而台新金、新光金這兩家千億元資本額的金控公司犯下金融購併案大忌,作法顯然並未顧及金融監理單位的看法,再加上股價在此期間的波動不小,已經影響投資大眾權益,主管機關區區罰款10萬元,恐難令市場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