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股息當免費午餐,恐陷入投資盲點!清流君:現金流來自配息 不該比賣股爽!

現金流來自配息不該比賣股爽

「賣股」自製現金流=領到「配息」。本質上兩者並無任何區別。因為公司配息會導致股價下跌,而股價下跌的幅度又會等同配息金額。除非你不相信 1 塊錢會等於 1 塊錢,否則在不考慮稅收和交易成本的前提下,賣股跟領配息最後的結果必定相同。

我們直接看一個例子最好懂。假設我們持有 A 公司股票 10,000 股,股價從 11 元下跌到 10 元。公司如果不配息,此時剛好要用到 1 萬元,可以賣出股票 1,000 股來換取 1 萬元的現金,但心好像會有點痛(股票部位 10 元 × 9,000 股+1 萬元現金=10 萬元)。

若公司配息 1 元出來呢?

我們拿到 1 萬元的現金股息,除息後股價會從 10 元下降到 9 元,此時剛好有配息拿出來用,反而比較不心痛啊!(股票部位 9 元 × 10,000 股+1 萬元現金=10 萬元)。

這非常矛盾!因為以上兩種情況,股票部位加上現金的總金額同樣都是 10 萬元,但心裡卻會有不同的感受,股息像是意外之財,賣股卻像是認賠殺出。

當然領到的配息可以選擇再投入,1 萬元的現金配息,A 公司股價 9 元可以買到 1,111 的股份,手中持股會變成 11,111 股,總共還是價值 10 萬元(股票部位 9 元 × 11,111 股)。

再來看看以下兩種情境:⑴你從 A 公司拿到 1 萬元的股息,然後用它來買手機。⑵你賣出了價值 1 萬元的 A 股票,然後用它來買手機。兩種情境在你買完手機後,A 股價都大漲 100%。試問哪種情境你會比較不爽跟後悔呢?

行為財務學(備註)的研究顯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情境 2 賣出股票會引發更多的後悔情緒。因為賣股票的人看到之後股價上漲,會感覺錯失報酬很不爽。

靠著公司配息和自行賣出股票產生現金流的結果並無任何差異,拿到手的錢一樣、獲利也相同,所以情境 2 不應該比情境 1 感受到更多的後悔才對。

看到這邊,想必你已經明白股息是可以靠自己創造的。把股息當作免費的午餐,會陷入很多投資盲點而不自知,像是忽略配息可能來自本金。股息高低並不是投資的重點,唯有「總報酬」⸺資本利得加上股息才是最重要的。

備註:Hersh M. Shefrin and Meir Statman.《Explaining investor preference for cash dividend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 vol. 13, issue 2, 253-282.

錢雜誌 APP 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更多內容請鎖定 2023年7月號《Money錢》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