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可能」理所當然!新創必練賈伯斯解構力,iPhone其實沒那麼創新?

《數位時代》25周年特別號,不但看見台灣創業家們青春、無懼的「破浪」精神,也邀集4名台灣新銳作家廖瞇、黃昱嘉、蕭詒徽及張西,分別寫下他們眼中的矽谷創業超人。

看完文章參與問券互動,免費收藏25周年紀念專刊🎉

要寫賈伯斯,以1500字寫他回歸蘋果後的創新。太難了,怎麼可能只用1500字?我決定只寫2件人們習以為常,卻不理所當然的事。

簡潔、好用、具藝術感是大眾對蘋果的印象。以史上第一台一體化設計的Mac電腦「iMac G3」為例。

iMacG3 圖/ifanr
iMacG3 圖/ifanr

iMac G3有支廣告,畫面先是出現一台灰色主機、螢幕、喇叭、鍵盤、滑鼠、麥克風、一堆線;背景音是車流聲、喇叭鳴笛、交通尖峰時段嘈雜的意象。接著鏡頭轉到一台輕巧可愛的藍綠色透明電腦,除了鍵盤和滑鼠沒有其他配件,重點是只有2條線,搭配蟲鳴鳥叫聲,最後停格在say hello to iMac。沒有任何旁白,而是以雜亂對比簡潔、灰色對比色彩、沉重對比輕盈,讓人一看就懂,短短30秒便呈現iMac與PC最大的差異——以最少元素說最多的話,撇棄紛吵的世界吧,iMac將令你心曠神怡。

iMac G3是賈伯斯重返蘋果後的第一個作品。如今,我們已經習慣蘋果電腦是這種樣子了。

賈伯斯 圖/Macg
賈伯斯 圖/Macg

吸睛DNA不能亡,電腦何不是藝術品?

在成為習以為常的蘋果電腦前,必須先有突破框架的翻轉。電影《賈伯斯》中,賈伯斯經常與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沃茲尼克(Stephen Gary Wozniak)吵架。沃茲尼克是科技人,認為電腦要有擴充功能才會讓電腦迷想購買,賈伯斯卻認為電腦必須簡單來降低使用門檻,最好就像家電隨插即用,「而且得像個藝術品。」

沃茲尼克與賈伯斯意見不合,而符合賈伯斯理念的麥金塔電腦雖一度引起市場轟動,卻因軟體過少等問題導致銷售停滯。麥金塔電腦在市場上的挫敗進一步加深賈伯斯與董事會的矛盾,1985年,賈伯斯在一次紛爭中被拔除實權,最終憤而離開蘋果。

沃茲尼克_Stephen Gary Wozniak_apple共同創辦人 圖/極客公園
沃茲尼克_Stephen Gary Wozniak_apple共同創辦人 圖/極客公園

離開蘋果的賈伯斯創立電腦公司「NeXT」,繼續「電腦可以是藝術品」的路線,可惜因售價過高等原因導致銷售不佳。此後「NeXT」逐步轉向開發物件導向作業系統「NeXTSTEP」。另一頭蘋果公司驟失創新引擎,市占率持續下滑。最終蘋果公司在1996年買下「NeXTSTEP」並邀請賈伯斯重返,蘋果逐漸成為如今人們眼中的模樣,也透過一件件創新的產品顛覆人們對電腦的想像。

翻轉、跳脫框架,沒想到可以這樣。當電腦成了藝術品,人們便理所當然。但在一切開始之前,賈伯斯那句「電腦為什麼不能是藝術品?」仍是一切可能的起點。

iPhone劃時代革新 ,「觸」爆你我如今

上網搜尋第一代iPhone發表會,賈伯斯演講像是一場表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一個革命性的產品,而它會改變所有事情。」投影幕出現1984年的麥金塔,以及2001年的iPod。接著他說:「今天我們要推出『3樣』像麥金塔和iPod這種等級的革命性產品。」

這是一個奇妙的時刻,投影幕分別出現「觸碰式寬螢幕的iPod」、「革命性手機」、「突破性網路通訊設備」。台上的賈伯斯一邊緩緩踱步,一邊反覆說著「iPod、The Phone、Internet⋯⋯。」3種icon同時在背後交替旋轉,「你們懂了嗎?這不是3個不同的產品,而是『一個』產品。」

噢,I got it,將原本沒有關聯的東西,變成一個東西,這就是革命性與突破性。「我們叫它iPhone。」

5151152799_af50f993bd_o.jpg 圖/Nobuyuki Hayashi via Flikr
5151152799_af50f993bd_o.jpg 圖/Nobuyuki Hayashi via Flikr

這是2007年的影片,我試著想像第一次看到、聽到iPhone時會有什麼感覺。我發現好難,因為太習慣了。當夢想變成現實就很容易習慣,而還未看見之前,人們則難以想像。

其實iPhone不是第一支兼具聽音樂、通話、上網功能的手機,卻是第一支讓消費者享有絕佳使用體驗的手機。創新有時是奠基在既有基礎上的改變,iPhone人性化的操作體驗,使得通訊產業彼此交錯影響,人手一機成為日常畫面。

現在的我,用手指在手機上滑來滑去,感覺著我在螢幕上打字,感覺著聽到嗶嗶就付款,聽到嗶就通過車站閘口。我看著人們盯著手機打電動看電影,感覺著這些事稀鬆平常。我感覺著每個人低頭滑手機的理所當然,與不可思議。

撰文作家:廖瞇

曾就讀工業設計與新聞系,著有詩集《沒用的東西》,非虛構長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現為寫作者、獨立教育工作者。

責任編輯:謝宗穎、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更多報導
創業必看!學NVIDIA黃仁勳的「撤退」智慧,清醒地追夢才是真勇者
有一種創業叫信任!Gogolook「3人3色」上演夢的大反轉,歷經韓企震撼調教變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