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好事:英國文創好事投資政策

投資好事,是英國國家文化政策《一起創造:2020~2030年10年文化發展策略》(Let's Create. Strategy 2020-2030)揭櫫的推動重點。英格蘭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2021年公布此政策。 

這本策略報告最特別的是,不同於以往的獎補助觀念與作為,英國政府提出四大投資原則,亦即「要求企圖心與高品質」「要求面對挑戰的靈活力」「要求承擔環境責任」、以及「要求發揮包容心與關愛力」。政府將會大力支持符合這四大原則的藝文團隊,一旦計畫經過審議通過,即以投資的方式挹注經費,協助藝文團隊實現美好世界的理想。 

英國政府將這些藝文團隊稱之為「投資原則通過資助組織」(Investment Principles Support Organisations,簡稱IPSOs)。獲得2023~2026年這一期投資的IPSOs藝文單位共有40個,英國政府每年投資金額980萬英鎊。這40個IPSOs來自不同藝文領域,都有改變世界的使命感。例如用創意與文化活動改善健康與福祉的Culture, Health and Wellbeing Alliance、深耕社區閱讀生活的Libraries Connected、為少數族裔發聲的MeWe360等。完整的投資名單與團隊介紹,可參見英格蘭藝術委員會官方網站。 

IPSOs是英國接續「藝術與文化融資」(Arts & Culture Finance,簡稱ACF)計畫之後的最新藝文影響力投資政策。ACF是英國創新機構Nesta在2015年到2023年的創新政策作為。由於其前瞻思惟與作法,ACF成為全球藝文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影響力投資推動案例。ACF旗下設立三項投資基金,基金總投資金額為1460萬英鎊,支持的文化創意部門組織共51個單位。 

台灣影響力投資文化政策落後十年以上

英國紐卡索大學創意產業政策與經驗研究中心在2023年11月發表一份獨立研究報告《文化創意部門的影響力投資:新興實務經驗的洞察》(Impact Investing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Sectors: Insights from an Emerging Field)。該報告指出,目前註銷的投資金額僅38萬3000英鎊,低於原本預期的268萬2000英鎊。整體ACF表現良好。 

《文化創意部門的影響力投資》同時發現,影響力投資的推動,對於文創領域組織,不論是企業或是非營利單位,對財務韌性(financial resilience)帶來不小幫助。爭取影響力投資的藝文組織會受到鼓勵投入更多創新,並採取更長期的角度去思考事情。當補助金比投資資金更易取得,會導致藝文組織偏向迎合補助金規定的活動,而不是開發更持久、更少依賴補助金的商業模式以及可投資的商業單位。 

由於想效仿好萊塢與韓流,台灣的文化政策往往只看到文創內容投資,國外興盛已久的影響力投資尚未獲重視。投資好事,亟需政府與各界加把勁。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本專欄由劉維公、姚仁祿共同主持)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