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股票從零開始學!新手投資必知「5個重要數字」避免淪為韭菜

投資一定有風險,身為理財新手,該如何順利踏進投資領域呢?Podcast《女孩向錢進$》節目主持人、資深財富教練張Ceci於《月薪3萬也能買房的財富翻倍法》一書中,整合了自己過往的投資及人生經驗,分享正確的投資邏輯和知識,幫助讀者成功地執行財務計畫,實現璀璨人生。以下為原書摘文:



新手投資人必須知道的5個重要數字

想開始學習股票投資,你一定要知道的5個重要數字,我們用白話來說明,真的一點都不難。只要你知道了這5個數字,就可以很容易的看懂股票相關的新聞,也很容易看出這家公司到底做得好不好、值不值得投資,預測未來的風險在哪裡。

老實說,我也很不愛看財務報表啊!覺得這些冷冰冰的數字和我很不熟,就算想混熟也混不熟啊!不要以為我大學修過會計學,就應該要很會看這些財報數字。我是到硬著頭皮自己學股票投資,才真正開始和這些數字打交道。

就像在電梯裡碰到鄰居一樣,一開始因為禮貌不得不打招呼,才變得熱絡一些。我想告訴你的是,你現在不需要跟這些數字變得很熟,或一定要會算這些數字。只要你知道它們的存在,知道它們的基本意義,你就能開始慢慢變成投資高手了。我們從最基本的5個數字開始,以後你就可以看懂大部分公司的相關新聞和資訊囉。



第一個數字:營業收入

定義:通常會簡稱為「營收」,英文叫Revenue。就是一家公司透過不同管道,賣出的所有商品和服務的金額。有時也會稱為「合併營收」。

舉例:如果你開一家甜點店,你賣各式各樣的甜點飲料,除了在店面賣,還透過網路平台,如蝦皮、Foodpanda、Ubereat販售,甚至你還做特定場合的外燴、包場或甜點教學的服務。只要是你以店的名義收進來的錢,這都包括在你的營業收入裡面。

解讀:那營業收入要怎麼解讀呢?其實營收一千萬、兩千萬,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重要的是要做比較,有比較才能看出端倪和祕密所在。

台灣的上市櫃公司,必須要依規定公布每月的營收數字,因此每個月公布的營收數字,就是檢視公司營運好壞的第一步。「月營收報表」會在每月10日前,公布上個月的營收狀況;季報是3個月公布1次,當季的報表在5月、8月、11月的15日前;年報則是1年1次、在隔年的3月31日前公布。

最近很多人投資美國股票,而美股財報與台股財報不同的地方是,美股沒有月報,只有季報和年報而已。剛才提到重要的是做比較,「月營收」數字大多是和前一個月的營收數字比較,或和前一年的同時期做比較。譬如現在是11月底,你應該已經知道這家公司10月的營收了,所以你可以和上個月9月的營收數字做比較,或和去年同期,也就是去年10月的營收做比較。

為什麼要這樣比較呢?與上個月比較,當然就是看有沒有成長,雖然營收高不表示獲利高,但總是一個希望可以持續成長的收入指標。那為什麼要與去年同期相比呢?因為每一種生意都有它獨特的季節性。

我們舉比較單純、簡單的例子,冰店的旺季一定是比較熱的夏天,冰店營收高的月份,大概就是7、8、9月了,所以你如果比較同年的9月和10月的營收數字,基本的假設就是大概會減少的,這是正常的,當然也要看減少的幅度是不是正常囉。所以把這種季節性的因素也考量進去,你就會想用今年10月營收數字,和去年的10月比較,這樣才會較為公平。

通常各個公司公布月營收、季營收的新聞,都會把這些數字公開,如果有什麼比較大的變動或和預期不符合的地方,新聞一般都會寫出來。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看營收衰退或成長的原因是什麼?會不會持續下去?或者至少公司對外的正式說法是什麼?

還有更重要的是,公司預期下個月或下個季度的營收狀況如何?這也是你應該要知道的,這樣你下次看到營收新聞的時候,才能知道這家公司有沒有做到他自己的預期?

若持續沒做到,那你要不要修改你對這家公司的看法?還是想持續做冤大頭投資人呢?另外與營收相關的重要數字有:營收成長率、營業收入的同期成長率等等,再提醒一次大家,重點是要了解這個數字的代表意義,以及對公司的影響。



第二個數字:毛利

定義:毛利(Gross Prot)指的是你「賣出所有產品的營業收入」,扣掉你的「產品的成本」就是你的毛利。

舉例:假設你甜點店裡只賣肉桂捲,你的毛利就是賣出所有肉桂捲的營業收入,扣掉「製作肉桂捲的直接成本」,包括奶油、糖、麵粉等,跟你做出肉桂捲有「直接關係」的費用。就是原料成本及聘雇的員工薪水。但「直接成本」不包含你的租金、水電費、廣告費、研發費等等,店面營運產生的間接費用。簡單來說,直接成本就是你「拿來製作產品的本錢」。

解讀:清楚「毛利」這個概念之後,你可以初步了解這家公司目前的獲利狀況。但一間公司之所以能繼續營運,除了和產品相關的「直接成本」之外,還包含許多「間接成本」。包含你店面的租金、水電費、廣告費,這些我們稱為「營業費用或營運費用」。

所以說如果毛利太低,公司就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這些營運費用,因此毛利可說是企業獲利的最開始源頭。毛利可以作為公司衡量一個商品,是否值得繼續販售的指標,同時反映公司是否做好製作成本的控管。如果你的肉桂捲有賺錢,但因為用的材料太好、太貴,造成毛利太低,賺的錢不夠支付租金、水電,你的店面也沒有辦法支撐太久吧?!

另外與毛利相關的重要數字:「毛利率」,有了毛利這個數字之後,還可以計算「毛利率」。通常在新聞中,大多聽到的是毛利率,因為變成比率後,就可以直接拿來做比較。但請記住,數字的絕對值越高,並不是代表一定越好。

我們拿最近公布第三季財報的長榮來做例子好了,既然最近航運股很夯,但也很多人被套牢。因為一間公司的產品眾多,算成毛利率後,可以讓人看得更清楚,毛利率就是「毛利」佔「營收」的比例是多少。這則新聞說:「長榮受惠運價上漲、運能增長等利多,繳出亮眼的成績單,毛利率衝至69%」,而毛利率可以用來衡量產品的競爭力。

新聞裡也列出原因:「2021年全球運輸供給及市場需求相當接近,但塞港延續時間太長、運作不順,而在供給減少下,運費往上提升,推升所有航線運價都是歷史新高」。所以你知道,因為COVID-19造成歐美塞港,而長榮能提供的貨運空間有限,所以他們可以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讓客戶付出更高的價錢,因為物以稀為貴嘛!毛利率當然上升囉。

然後記者列出了長榮歷年來的營收及毛利率。2020年第三季以前(COVID造成塞港前),長榮的毛利率在歷史上都在25%左右,之後持續上升到2020年底的33%,及今年第一季52%、第二季55%,到剛公佈的第三季69%。一旦歐洲、美洲的塞港情形有改善,或許長榮就沒有辦法要求客戶付出那麼高的運費,他們的毛利就沒辦法那麼高了。所以觀察塞港的情況,是目前持有航運股最重要的事。



第三個數字:淨利

定義:淨利又稱淨收益、淨收入、稅後淨利、稅後純益、稅後盈餘,英文是Net Income。是入門投資人必須知道的重要數字。

這個數字為什麼重要?因為股東最後能夠得到多少分紅,是取決於公司最後的稅後淨利金額剩下多少?市場對於稅後盈餘這數字相當看重,稅後盈餘的增減,都會直接影響個股的股價漲跌。所以股東對於稅後盈餘的關心,可能更大於毛利和營業收入。

稅後盈餘(淨利)=營業利益(或稱是由本業來的獲利)+本業以外的收支(這不一定常發生,它代表非本業帶來的獲利和損失)。

稅後盈餘作為一個總數,是評估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獲利的能力。稅後盈餘可以用於向股東支付股息,或再投資回企業的營運,例如擴廠、增加產能或研發等等,都是可能讓企業營運再成長的關鍵。

舉例:延續我們前面賣肉桂捲的例子,稅後盈餘就是所有肉桂捲的營業收入,扣掉製作肉桂捲的直接成本,再扣掉店面的營運成本,例如水費、電費、店租等等,賺了20萬。但是你還想要賺更快,因為做肉桂捲太辛苦了,所以你跟上新的虛擬貨幣投資風潮,買了比特幣。你拿去買比特幣的這部分,就是業外投資。而且因為比特幣的起伏大,到現在為止賺了10萬元,稅後盈餘就是20萬+10萬=30萬元。

解讀:我們前面已經說了,淨利是包含本業賺的和業外賺的錢,所以很重要的是,淨利不一定是越高越好。如果淨利成長是因為本業的蓬勃發展,那當然這個公司是比較穩健的。但如果本業其實是衰退的,只是因為一次性的業外投資賺錢或賠錢,都是一個未來值得觀察的重點。以賣肉桂捲的例子來看,本業是賺錢的,但賺的錢拿去業外投資比特幣,雖然業外投資也是賺錢的,但因為賺得太容易了,也有可能會越玩越大,反而無法專注於肉桂捲的本業上呢?

另外與淨利相關的數字:當然就是「淨利率」囉!其實不要害怕看到什麼「率」,通常都是用「率前面的詞」除以「營收」而已,只是把它變成比率更容易比較。有了淨利這個數字之後,還可以計算「淨利率」,「淨利率」可以垂直和自己公司的歷史數字做比較,也可以水平的和同業做比較。

由於各公司的產品性質和收入不盡相同,所以可以用同業的平均淨利率註,來跟某家公司的淨利率做比較,就能看出這家公司在同業間的淨利率是偏高還是偏低,更可以進一步知道,這間公司是否比較具有競爭力喔!

(註:同業的平均淨利率,指賣相同產品的其他多家公司,平均的淨利率。)



第四個數字:每股盈餘(EPS)

定義:英語Earnings Per Share,簡稱EPS。EPS這個詞很常在新聞中看到,是非常重要的數字。簡單來說,EPS是這間公司經過一年的營運後,每一股可以賺到的金額。除了前面提到的純益率,每股盈餘也是判斷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EPS=稅後淨利/流通在外股數

流通在外股數是什麼呢?每家上市櫃公司,剛上市掛牌的時候,就已經有不一樣的流通在外股數,這在公司掛牌後還是會變動的。因為時不時有員工配股、庫藏股買回註銷(公司從市場上買回自家股票然後註銷,所以公司股本變小,有利於一些財報數字的表現)等等。還有流通在外股數,也會受到公司增減發行新股數的影響。所以每股盈餘就是稅後淨利/流通在外股數。

解讀:如果以投資人的角度去解讀EPS這個指標,當然EPS越大,代表公司的賺錢能力越強,為股東創造的利潤也越來越多,值得長期投資。也因為EPS越高,象徵公司越會賺錢,因此能分配給股東的股利也越高。同時就會更吸引其他的投資人花錢投資這家公司,所以公司的股價也比較有機會上升。

那你就知道,你想要的股利,就是從每股盈餘中提撥出來的,所以EPS也被視為每股最高可以分配的股利金額。但通常公司的股利政策,大多會希望每年的股利發放,能有一定的穩定度,不要有時候高、有時候低。所以也會在獲利好的年度,配發比較少的股利,來保留在獲利比較不好的年度再發放。

EPS也不一定是越大越好,需要注意的是「流通在外股數」的分母部分。公司可以藉由庫藏股的買回,來減少「流通在外股數」的分母部分,這樣的話EPS就會增加。但這並不代表公司獲利的能力增加,只是一種數字遊戲。所以要觀察EPS是否持續穩定的成長,這才是重點。而且已經算出每股的盈餘是多少,所以也能和同業做比較。

EPS相關的數字:每股盈餘成長率(EPS成長率)。就像我們前面講的,絕對值越大不一定就代表越好,所以我們會比較一家公司不同時期的EPS成長率,只要公司的EPS成長率是有在持續成長,就是比較好的投資標的。所以EPS成長率,也是常拿來做股票投資篩選的指標之一。



第五個數字:本益比(PE)

定義:英文Price-to-Earnings Ratio,簡稱PE。其實也就是本益比的算法,Price(股價)/Earning(每股盈餘)的比率。

簡單來說,本益比是投資一檔股票的回本速度。以當下的「股價」除以「每股盈餘EPS」,就能計算出當下的本益比。本益比是投資界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估值方法之一。

解讀:透過計算公司當下的本益比,投資人可以知道,目前公司的股價是偏貴或者是便宜。簡單來說,就是用目前的股價來買入股票的話,到底值不值得?PE也告訴你,以現在的股價買入一支股票的話,大概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假設這家公司的EPS,維持在現在的水準的話)。

一家公司的本益比,比同行的競爭者高的話,代表這家公司可能股價已經被高估,未來價格上漲的空間也比較有限;但也有可能是這家公司比同行的競爭者有更多的優勢,或更多不可取代性,所以會享受股價和PE都比較高的狀況。

尤其是如果拿產業龍頭股和同業比較,產業龍頭股一定享有比較高的PE,以台積電和聯電來說,一個是老大,現在的PE在27倍,過往大多落在20~25倍的水準。為什麼台積電的PE已經這麼高了,還可以再更高?因爲今年台積電預估EPS的成長率約為15%,而且應該是可以達到預期的。

而聯電是產業老二,PE在16倍左右,聯電的PE和台積電的差距,已經是幾十年來都是這樣了。所以高PE的龍頭股,一定有它的優勢,而市場也預期它有更高的成長濳力。另外低PE不一定是真的便宜,沒有成長性的公司,就永遠只會是低本益比,這點要注意!不可以因為只是低本益比就買進,但若是因為只是短暫的景氣趨緩而股價被低估,若能預期看到未來的景氣復甦的話,就值得留意。

所以本益比的衡量:是看股價相對於EPS獲利的高低。白話來說,本益比越高,代表股價越不便宜,潛在報酬率越低;本益比越低,代表股價越便宜,潛在報酬率越高。但是當產業或個股的預期獲利成長性越高,市場願意給予的本益比也越高(這是一種預期心態),因此解讀一家公司的本益比,應該要配合產業跟公司的獲利成長性做觀察。你也不用記這些數字,只要多看一些財經新聞,這些數字就會慢慢跟你混熟的!



如何做出好的投資理財決定

做出好的理財投資決定,是讓你財務成功的基礎,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要做出正確的決定,可不是嘴巴說說這麼容易的啊。跟各位分享一下,我自己這麼多年來跌跌撞撞的領悟吧!

的確是有一些步驟,可以幫助你做出比較好的財務決定。這些步驟很容易理解,但還是需要一定的練習和遵守紀律,才能做的比較扎實。請試試看這些步驟,你可以更容易做出比較好的決定和更快獲得成功。為了提高你做出好的財務決定的能力,有兩件最基本的
事,請你要時時謹記在心:

  • 了解你的價值觀和最重要的優先事項(你理財投資是為了什麼?)

  • 明確的了解自己的財務現況

(本文摘自/月薪3萬也能買房的財富翻倍法:理財新手也能靠小額投資翻轉人生/橙實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你老了要靠勞力賺錢,還是靠投資賺錢?教你「3方法」規畫投資組合
你不是討厭有錢人,你只是討厭缺錢!搞錯「7件事」這輩子都會很窮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投資股票從零開始學!新手投資必知「5個重要數字」避免淪為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