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副作用纏身 中醫助緩解

乳癌患者化療後,常有手足症候群,可以透過中醫治療調理減輕不適,透過針灸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太谿、太衝等穴位,能幫助消除腿部浮腫。(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乳癌患者化療後,常有手足症候群,可以透過中醫治療調理減輕不適,透過針灸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太谿、太衝等穴位,能幫助消除腿部浮腫。(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47歲的余女109年診出右側乳房腫瘤,經手術、化療、放療及賀爾蒙治療後雖有效控制病情,但也出現腸胃不適、手足症候群、四肢感覺異常、口腔粘膜炎、嗜中性白血球缺乏、疲倦、掉髮、嘔吐等副作用,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診治,緩解各種副作用產生的不適,體質及生活品質獲得同步提升。

南市醫中醫師周怡貝表示,余女111年求診時稱,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在化療停止後雖有減緩,但仍有許多不適症狀持續,透過四診及辯證論治,周怡貝診斷余女屬肝鬱脾虛、肝腎陰虛伴隨血瘀證型,治療採用疏肝健脾、清熱滋陰、活血去瘀的方向來治療,選用加味逍遙散、知柏地黃丸、桂枝茯苓丸等處方。

因應手腳腫脹加入針灸治療,針對足三里、三陰交、陽陵泉、太谿、太衝等穴位針灸,腫脹不適緩解,持續接受中醫治療兩年後,手腳腫脹麻木已較先前減緩許多,鞋子尺碼小了一號,腸胃不適與其他偶發不適的症狀,也透過個人化的處方調整獲得緩解。

周怡貝強調,中醫治療乳癌患者目標包括預防復發及轉移、加強西醫治療效果、減輕治療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品質等。以余女案例,中醫介入的治療目標在減輕患者因各種副作用產生的不適,以辯證論治選用相對應的藥物及治療來降低副作用,改善病患體質及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