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新曙光!傳統治療搭「這1新治療」控制率達9成、肝癌死亡風險約降7成

記者楊艾庭/台北報導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已長達40年,每年奪走約5萬條人命。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董事長指出,癌症標準化治療發展至今,仍缺乏兼具精準、副作用低且控制率佳的治療選擇。而將人體相容性高的免疫細胞應用在癌症治療上,近年來已被認為是癌症控制的新契機。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已取得美國FDA肝癌孤兒藥資格審查,更於今年在台灣獲得臨床研究資格,接軌美國在台對肝癌患者進行收案,目前已有6家院所簽約完成,並有7家院所衛福部已審查通過,進入到合約流程,共計將有13家醫院合作收案。

▲免疫細胞治療為癌症控制新曙光,呼籲患者盡早掌握免疫細胞治療黃金關鍵期。(圖/主辦單位提供)

免疫細胞治療以記憶型T細胞最強!降低肝癌患者四成復發風險

台灣社區醫學會理事長、萬芳醫院原副院長、土城長庚醫院謝瀛華教授說明,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就像人體內的軍隊,具有消滅癌細胞的功能。然而T細胞十分多元,最主要具備攻擊癌細胞以記憶型T細胞效果最好。其應用在治療癌症的原理簡言之,即是將病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抽取出來,在高規格實驗室藉由專利技術進行培養以提高T細胞數量與濃度,爾後直接注射補充進入癌症病人體內,做為體內免疫細胞的援軍,直接提升患者抗癌能力。

謝瀛華醫師表示,臨床研究發現眾多T細胞中,以記憶型T細胞壽命最長,可儲存攻打癌細胞記憶,且能持續活化T細胞,能在人體內維持較長的效果。臨床上亦累積最多癌症治療研究成果,2000年世界權威期刊《Lancet》就曾發表記憶型T細胞治療肝癌患者可降低四成復發風險,有助延長無復發存活期。

▲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暨輔仁大學外科臨床教授林水龍醫師。(圖/主辦單位提供)

癌症控制新契機!治療項目涵蓋16種癌別

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暨輔仁大學外科臨床教授林水龍醫師進一步指出,免疫細胞治療不僅可單獨使用,亦可搭配傳統治療合併使用。研究顯示,免疫細胞治療合併傳統化療,相較單純接受化學治療者,癌症控制率高達近九成,且整體存活期也增加四成。

林教授補充,記憶型T細胞的多寡與治療成效高度相關。生醫公司董事長亦為陽明大學醫學學士唐稚超表示,記憶型T細胞作為癌症免疫細胞治療之成份,由於相關研究明確且成效顯著,美國FDA已通過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為肝癌孤兒藥資格,且獲准在美展開新藥臨床研究,台灣亦於今年跟進美國在台13家醫院進行肝癌臨床試驗收案(已簽約6家,衛福部通過完,並進行合約程序的有7家)。

▲生醫公司董事長唐稚超。(圖/主辦單位提供)

此外,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應用已涵蓋16種癌別,目前在特管辦法許可下,針對一至三期標準治療無效或第四期實體癌症患者,在臨床醫師評估下,皆可自費接受免疫細胞治療,目前全台已有5家院所可提供相關治療,另有2家在衛福部最後審核階段。

婦人肺癌第4期 難忍6次化療想放棄 選擇免疫細胞治療後身體好轉

板橋中興醫院劉炳中醫師則點出,臨床上許多癌症患者接受常規、標靶或免疫藥物治療,一開始可能控制得不錯,但當藥效過了或腫瘤細胞產生抗藥性後,往往錯過了免疫細胞治療的黃金關鍵期:而特別是晚期癌症患者,因體內癌細胞已四處亂竄,往往需要多重療法並進,若等到常規治療無效,再考慮免疫細胞治療,其效果也容易大打折扣。

林水龍教授表示,曾遇過一名58歲婦人,多年前意外發現罹患肺癌第四期。即使接受了6次的化學治療,忍受了強烈副作用的折磨後,不僅成效不佳,腫瘤仍持續擴散,甚至一度放棄治療希望。最後,在與醫師討論下,決定自費嘗試免疫細胞治療,13個月後身體逐漸好轉,腫瘤也逐漸縮小。更讓這名婦人意外的是,治療副作用降低許多,使自己在後續治療重拾生活品質。面對此狀況,林水龍醫師表示,免疫細胞治療相對於傳統治療,副作用較少,使患者不需擔憂治療可能影響原有的生活,讓癌症、癌症治療不再令人害怕。

▲參與癌症治療60多年的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董事長表示,癌症絕不是絕症,盼免疫細胞治療為患者帶來新曙光。(圖/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