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趨勢!篩檢幽門桿菌防胃癌

幽門桿菌是一種格蘭氏陰性菌,篩檢幽門桿菌可預防胃癌。

胃癌在台灣10大癌症名列第7,每年都有將近4000人罹患胃癌、超過2200人死於胃癌。醫師表示,胃癌也有發展3部曲,一般是從慢性胃炎、胃萎縮到胃癌;臨床研究已證實,篩檢幽門桿菌可降低胃癌風險,目前已經納入世界衛生組織(WTO)防止胃癌策略報告中,受到國際醫療防治高度青睞。(影音/攝影記者張世傑)


台大醫院內科部李宜家醫師指出,在台灣平均每2位中就有1個人的胃裡有幽門螺旋桿菌,而這些人中又有15%至20%的人可能會進一步變成胃潰瘍,甚至更有1%至3%會發展成胃癌、胃淋巴瘤。
馬祖防治經驗 受國際青睞
台大醫院醫療團隊,從2004年起針對馬祖離島民眾,試辦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計畫,並幫助他們進行治療,結果發現與根除治療前5年相比,胃萎縮發生率顯著下降,且胃癌發生率也隨之同步下降,而此研究於去年時刊登於《GUT》國際醫療期刊。
台灣醫療團隊發表在《GUT》上的這篇研究發現,化學預防(也就是為幽門桿菌根除治療)能夠顯著降低胃萎縮發生率77.2%。與化學預防前5年相較,進行化學預防期間胃癌發生率降低了25%、消化性潰瘍降低67.4%。馬祖經驗顯示,對於胃癌高風險族群進行篩檢並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確實是個有效方法。


李宜家醫師強調,幽門桿菌是一種格蘭氏陰性菌,主要是經由糞口途徑感染,感染通常在10歲前發生,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會持續存在。目前已知是多種上消化道疾病發生的共同致病因,WHO在1994年也將幽門桿菌定義為致癌因子。
幽門螺旋桿菌 胃癌主元凶
這項研究也吸引世界衛生組織的注意,邀請我國醫師參加去年底於法國召開的IARC工作小組「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作為胃癌預防策略」共識會議,與其他18名來自英、美、法、日、韓、大陸等國專家針對相關議題進行討論,最後並於今年出版的策略報告中,納入台灣經驗。
台灣偏鄉地區幽門桿菌盛行率都很高,馬祖更曾經一度高達6成。但自從民國93年開始在馬祖作胃癌篩檢、開始積極投藥殺菌後,幽門桿菌盛行率已經跌到1成,比大台北地區的3成5還低。
糞便抗原檢測 篩檢重要利器
接續馬祖經驗,彰化縣於2012年起也展開試辦計劃,結合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系統,利用糞便胃幽門螺旋桿菌抗原檢測,針對彰化地區50歲到69歲熟齡人口進行篩檢。第1年共有3,621人受檢,結果共有755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進一步接受抗生素治療,並發現205人罹患消化道病變,其中包括189人消化道潰瘍、2人胃癌。
彰化篩檢計劃也是以馬祖經驗為基礎所作出計劃,至於計劃中所使用的篩檢工具《糞便幽門桿菌抗原檢測》,經試驗顯示其偵測幽門桿菌感染的敏感性達88%、特異性則有99%,是篩檢幽門桿菌重要利器。
【醫師提醒】:
幽門桿菌是經口傳染,要預防感染一定要公筷母匙、注意飲食衛生。若要避免胃部癌變,除了少吃高鹽、醃漬物,空腹時也盡量不要喝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飲料。如果想知道自己胃裡有無細菌,可透過胃鏡、糞檢、吹氣3種方式檢查。目前健保有給付有潰瘍者7至14天除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