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趾外翻難行 關節已脫位變形

雙腳拇趾外翻擠壓變形,不僅行走會痛,恐造成行走困難。<br />(台北醫院提供)
雙腳拇趾外翻擠壓變形,不僅行走會痛,恐造成行走困難。
(台北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65歲林先生雙腳大拇趾10年前開始疼痛,曾就醫使用輔具、復健等,但效果不佳,近2年腳拇趾外翻更加嚴重,踩地、行走都痛,變形的醜腳丫找不到合適的鞋子只能穿涼鞋,也放棄了愛好的慢跑與登山活動。就醫診斷為雙足重度拇趾外翻,左腳第2蹠趾關節脫位、右腳第1蹠趾關節炎;經施以手術治療改善,至今術後第6個月已可恢復運動習慣。

衛福部台北醫院骨科醫師洪濬麒表示,患者左腳大拇趾長期外翻移位、肌腱緊繃,在手術時先幫其放鬆肌腱,接著進行左腳第1、第2蹠骨截骨矯正手術及右腳第1蹠趾關節融合手術。

洪濬麒表示,拇趾外翻是常見足部問題,先天因素如遺傳、足弓過低、足部肌肉不平衡等足部結構異常;後天因素如穿鞋習慣、肌力量減少,造成大拇趾外翻且形成關節突出、腳部變形,影響足部外觀且拇趾關節處可能出現紅腫、疼痛、壓力和磨擦,行走不適、疼痛。

他指出,穿著過於狹窄高跟鞋與尖頭鞋也易造成拇趾外翻。另在骨科門診臨床經驗中,因拇趾外翻就醫中老年人比例也不低,每4-5人就有1人受此困擾。

若患者長期嚴重疼痛、足部結構嚴重變形,如腳趾關節變形,影響平常站立、行走、運動或無法穿上合適鞋子等,建議以手術矯正變形的關節,使足部結構恢復正常。

台北醫院骨科醫師洪濬麒表示,每4至5人就有1名長者拇趾外翻,強化足部肌肉可預防及改善。<br />(記者吳瀛洲攝)
台北醫院骨科醫師洪濬麒表示,每4至5人就有1名長者拇趾外翻,強化足部肌肉可預防及改善。
(記者吳瀛洲攝)

洪濬麒建議應穿著合適鞋款、強化足部肌肉、保持適當體重。首先需挑選合適鞋款,著重舒適、空間、支撐,其次慎選鞋子楦頭,確定腳趾間不會互相擠壓,並要確認鞋墊足弓處貼合足弓,提高足部關節穩定度。

足部有多條小肌肉,包括足底的內收姆肌、屈拇長肌,負責使大拇指遠離其他腳趾及執行拇指指節彎曲,影響足部正常運動和結構平衡,另小腿外側腓腸肌群與大腿骨、阿基里斯腱、膝關節、踝關節都有連結,也會影響足部姿勢和運動,進而影響拇趾位置,強化足部肌肉能減少拇趾外翻和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