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勞蘭部落青年會長交接 展現團結、接納與包容

拉勞蘭部落青年會長由沙玉斌(前)接任。
拉勞蘭部落青年會長由沙玉斌(前)接任。
青年之父亞榮隆‧撒可努將豬血塗上新任會長沙玉斌的臉和手部,象徵權力授予。
青年之父亞榮隆‧撒可努將豬血塗上新任會長沙玉斌的臉和手部,象徵權力授予。
部落青年屈身貼地搭起人橋,新任會長沙玉斌踩在青年們背上,走向部落領袖接受加冕。
部落青年屈身貼地搭起人橋,新任會長沙玉斌踩在青年們背上,走向部落領袖接受加冕。

歷經3年任期,位在臺東縣太麻里鄉的排灣族拉勞蘭部落,隆重舉辦青年會長交接儀式,各地結盟部落不分族群,湧入上百人觀禮,新任會長沙玉斌是從小在北部成長的魯凱族人,由他接任也展現出拉勞蘭部落的接納與包容,沙玉斌說,回到部落讓他找回身分認同與驕傲,期許貢獻心力,回饋部落。

 

除了即將交接的新舊任會長,青年會成員在臉上塗炭,待竹炮聲響,青年們將山豬抬進會場,交由獵人與新舊會長分別刺刀放血,獵人學校創辦人、青年之父亞榮隆‧撒可努將豬血塗上新任會長的臉和手,象徵權力授予。

 

圍繞堆放小米、芋頭和地瓜的木臼,跪地爬行來回3圈,即將接下第9任青年會長的沙玉斌,將肩負起帶領青年勞動、守護產物豐收、捍衛部落的重責,接著踩上由部落最高階級青年們屈身搭起的人橋,走向部落領袖接受加冕。

 

父親是漢人,母親是魯凱族人,國三時因母親的關係移居拉勞蘭部落,沙玉斌說,幼年在北部都市成長,遭歧視的經驗讓他一度排斥原民身分,直到會回到部落,接觸青年會,徹底改觀,「原來原住民可以很驕傲,很強壯!」他也坦言,被推選上會長相當意外,也感謝部落的接納,期許不負使命,回饋部落。

 

原位在香蘭山上的拉勞蘭部落,日治時期被迫遷移至平地,幾經遷徙才搬到現在的新香蘭,與同樣被迫從舊香蘭遷出的阿美族人混居,好長一段時日,拉勞蘭族人身穿阿美族服飾、跳著阿美族歌舞,直到1996年拉勞蘭部落青年會成立,致力找回屬於自己的文化。

 

「打開雙手,接納更多的人。」拉勞蘭部落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呂約翰說,不分族群、血緣,青年會中有漢人也有非排灣族人,只要認同部落、認同青年會,願意成為部落的一份子,都可以參與、學習,甚至有機會擔任重要的領導階層,帶領部落的青年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