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可助毛髮生長

台北榮總皮膚部陳志強醫師、國立陽明大學李光申教授與美國南加州大學鍾正明院士國際研究團隊發現,為小鼠拔毛,可以刺激毛囊,讓毛髮大量生長,拔兩百根毛髮,結果毛髮長出一千多根,誘發超過五倍毛囊活化、再生,此重大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尖《細胞》(CELL)科學期刊。 陳志強醫師表示,拔毛會導致毛囊表皮細胞凋亡,進而釋放出細胞激素CCL2,而這個CCL2細胞激素則會吸引巨噬細胞到毛髮拔除區域,而巨噬細胞會分泌腫瘤壞死因子,當累積夠多巨噬細胞、腫瘤壞死因子,超過活化門檻值,拔毛範圍內所有毛髮,無論被拔過、沒被拔過的毛髮,都會一起再生。 陳志強醫師解釋,這種集體再生現象稱為「群聚感應」(QuorumSensing)。群聚感應是一種社會行為。 舉例來說,就好像一個班級當中有三個學生邊喊:「上課了,老師來了!」,一邊起立,後來變成五個學生喊叫、起立,結果全班學生就陸續做同一動作。 就生物體來說,群聚感應是讓不同組織的細胞相互合作,並達成共同目標,像再生現象就是典型例子。研究團隊針對這種反應,進行分子、基因分析發現,與免疫反應、發炎及傷口修復有關的基因均參與了再生過程。陳志強醫師表示,重點在於拔頭髮的密度,密度過低,毛髮就都不會長,拔毛髮需要到一定密度,才會所有毛髮一起長。 陳志強醫師強調,這次研究是以老鼠身上休止期毛髮做研究,老鼠實驗所得出的結果不見得適用人類,因此並不是告訴民眾拔頭髮可以治禿頭、讓毛髮生長。 多數民眾頭髮是在生長期,且毛囊受到嚴重破壞,可能就無法再生。提醒民眾千萬不要為了讓頭髮增多而亂拔頭髮。未來希望可以透過研究找到適合生長因子,以做為毛髮再生治療標的。這種現象或許也可以用於治療一些退化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