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基建因「買美國貨」卡關 限用國產機具 工程停滯

拜登總統推1兆元的基礎建設,認為可提升國內製造業,帶動藍領工作復興,但限令要用國產機具來翻新道路、橋梁及港口,目前碰上麻類,就是國內不再生產多數機具,很多重型機具來自進口,不符規定,目前工程陷入尷尬處境。

華盛頓郵報報導,拜登堅持要用國產材料及機具,已使部分工程進度停滯。業界高層表示,因為國內沒人生產碼頭起重機、卡車、升船機等類似設備,故向運輸部申請進口上述器具,但遭駁回;尤為矚目的是:美國港務局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rt Authorities)指出,有些貨品處理機具有國貨沒錯,但一切電動款支持政府的氣候目標的大型機具,都由外國製造。

基建官員抱怨,依法要「買美國貨」(Buy America),但他們找不到國內的機具供貨業者。

基建法案擴大要求,凡聯邦資助的構工專案,要使用國內生產的材料,例如紅銅、石膏板及光纖。政府2月出台新指南,供判定哪些原料及加工品,夠資格稱為「美國製造」,而在構工專案中使用,許多規格細項都招致大眾議論。

春季逼近,拜登推動國內提升生產,卻與現實發生衝突;據團體代表官署管理營造專案、興造基礎設施的業界指出,許多原料就數量或時限,無法由國內來源取得。

美國州公路及運輸官員聯誼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工程方面主管麥唐諾(Jim McDonnell)指出,拜登政府想刺激產業,但似乎太過操切。

諸多頭痛之一在州方及地方運輸官員擔憂,自己無法取得足夠的反射玻璃珠,那種材料在鋪設公路時,用來做安全警示條。另外,運輸部官員與業界代表去年會議匯總指出,想興建高速軌道系統,一應材料幾乎全由日本或歐洲製造。

兩名要求匿名官員表示,碰到一些案例,官方有意對買美國貨法規設下破例,另特定問題出現時,繼續與業界團體對話,期能解決。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外送披薩跌倒 72歲婦獲善款26萬
慕尼黑交火 布林肯:氣球事件不容再犯 王毅:美歇斯底里
任內遇嚴重通膨和失業 卡特卸任成「史上最棒前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