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中祭新關稅 與川普貿易政策較勁(影音)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針對中國電動車等產品祭出了新的關稅,這除了是回應中國綠能商品低價傾銷問題,也是在美國總統大選逐漸加溫之際,與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貿易政策上的競爭較量。

美國總統拜登5月14日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等多項產品加徵新的關稅,以避免中國綠能產品的低價傾銷破壞美國相關產業與市場,也為持續緊張的美中關係帶來了新的變數。

拜登新對中關稅 鎖定綠能、鋼鋁產品

美國在依據301條款對中國相關產品進行4年的審查後,採取了這項預防措施,將把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從目前的25%提高至100%,,再加上2.5%的汽車進口常規關稅,總關稅率達到102.5%。電動車鋰電池相關零件關稅則從7.5%提高至25%,關鍵礦產則加徵25%關稅,太陽能電池從25%增加至50%,半導體的關稅也從25%,提高至50%。

此外,對鋼鐵、鋁以及個人防護裝備的關稅,也會從目前的0到7.5%的範圍,同步提高至25%。

中國產能過剩 拜登批評傾銷問題

由於疫情封鎖和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導致中國經濟逐步放緩,促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試圖通過增加電動車和其他產品的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但也為其他國家造成外溢效應。

拜登在記者會上,批評中國以國家之力扶植相關產業帶來的問題。

拜登:『(原音)多年來,中國政府挹注國家資金,給所有產業領域的中國企業,包含鋼鐵和鋁、半導體、電動車、太陽能板、未來產業,甚至是關鍵的醫療設備,像是手套和口罩。中國大量補貼所有這些產品,促使中國企業的生產量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可以吸納的,然後把這些過量的產品傾銷到市場上,以不公平低的價格,導致世界各地其他製造商退出競爭。』

中國駁「政治操作」美中點燃新貿易戰火

對美國的新關稅措施,中國商務部批評美國是「典型的政治操縱」,並誓言「採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的權益」。中國的回應手段與激烈程度,是否重新點燃美中貿易戰火,將成為全球觀察的重點。

關稅短期影響層面小 中車廠有規避空間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的新關稅措施至少在初期階段是一種象徵性舉動,短期對經濟環境的影響不大,因為中國電動車在美國市場佔比仍低。此外,受影響的產品總金額僅180億美元,而且部分關稅到2026年才會生效。不過,特定產品的價格仍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中國電動車廠仍可能找到方式來規避這些關稅,例如靠著低廉售價躍居全球電動車市佔率龍頭的比亞迪(BYD),目前正積極尋求在墨西哥設廠,希望透過北美自由貿協定(NAFTA),打進美國市場。

中電動車攻佔市場 歐盟7月可能跟進關稅

在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等產品祭出關稅後,下個可能採取動作的是歐盟。歐盟從去年起陸續對中國電動車、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面板等產業發動反補貼調查,各界都在關注歐盟是否會跟隨美國的腳步,在今年7月對中國電動車祭出懲罰性關稅。

比起美國,歐洲各國市場受中國綠能產品低價傾銷的情況更為嚴重,歐洲運輸與環境聯合會(T&E)數據顯示,歐盟去年銷售的電動車中,約19.5%來自中國,而且預估今年比例可能提高至25%。

歐盟主席會習近平 當面關切貿易問題 

這個問題也已經成為歐中關係的關鍵議題。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5月習近平到訪巴黎期間,就當面提出貿易失衡及產能過剩的問題,但習近平重申不存在中國產能過剩問題,雙方各說各話。

拜登、川普對中貿易政策 同中存異

拜登的關稅措施也正值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逐步逼近,貿易問題已經成為拜登與川普再次對決的關鍵議題。兩人在對中貿易政策上雖然有重疊的部分,但策略不盡相同。

川普在任內對數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他日前揚言,若再度選上總統,將不分敵人與盟友,對各國進口商品加徵廣泛性的10%關稅。

拜登在上任後,雖然維持川普的對中強硬路線,沒有取消對中關稅。但他批評實施全面性關稅將傷害美國的產業與家庭,因此應採取較具針對性的關稅措施,並為國內電動車、半導體和其他科技業提供大量補貼。

拜登綠色轉型政策 押注打造國內供應鏈

另一方面,拜登對中國綠能產品實施關稅,似乎與他的綠色轉型政策相互矛盾,因為中國綠能產品與相關零組件、原料採取關稅措施,將可能讓美國製造商必須以更高的成本進行生產,消費者也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價格來購買相關產品。

但拜登所許下願景是,試圖建立一個以美國為基地的綠色能源供應鏈,透過對電動車和其他綠色產業提供巨額補貼,並實施保護主義關稅,讓美國以自身的工業來滿足自身的需求,進而創內國內的就業機會。

拜登要如何具體實踐他龐大的綠色經濟藍圖,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以及美國大選進入關鍵階段之下,勢必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持續受到考驗。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國大幅調高中國產品關稅 學者:世界貿易規則可能改變
防洗產地!中國恐轉進墨西哥躲關稅 白宮暗示考慮加稅
美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 歐盟:我們同樣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