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晤前夕 美中公布加強氣候合作聲明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生態環境部15日公布了中美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兩國承諾在聯合國召開有關氣候變化的重要會議之前加快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並承諾采取措施減少甲烷和二氧化碳以外的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

這份聲明發布在美中兩國領導人舊金山會晤舉行前。這場會晤舉行的目的是阻止美中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

美聯社指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間的合作被認為對於兩周後在迪拜開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美中兩國關系由於在科技競爭、台灣和俄烏戰爭等問題上急劇惡化,今年早些時候外界尚不清楚兩國政府是否會在氣候保護的議題上合作。

兩國在合作聲明中表示:“面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等現有最佳科學發現的警示,兩國致力於有效實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體現公平以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則,考慮不同國情,根據巴黎協定第二條所述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低於2℃之內並努力限制在1.5℃之內,包括努力保持1.5℃可實現,達成該協定的目的。”

“為了人類今世後代,兩國將合作並與公約和巴黎協定其他締約方一道直面當今世界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

兩國在聲明中還表示,中美兩國決定啟動“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開展對話與合作,以加速21世紀20年代的具體氣候行動。“支持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宣言所述努力爭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增至三倍,並計劃從現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兩國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氣發電替代,從而可預期電力行業排放在達峰後實現有意義的絕對減少”。

世界資源研究所國際氣候倡議主管大衛·瓦斯科(David Waskow)在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甲烷排放國,“采取認真行動遏制這種氣體對於短期內減緩全球變暖至關重要”。

上周,中國生態環境部等11部門發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的通知,包括加強甲烷排放監測、核算、報告和核查體系建設,推進能源領域甲烷排放控制,推進農業領域甲烷排放控制,加強垃圾和污水處理甲烷排放控制,加強污染物與甲烷協同控制,加強技術創新和甲烷排放控制監管等諸多任務。

瓦斯科對美中聯合聲明沒有做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承諾表示失望。 盡管中國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方面迅速擴張,但北京方面仍然鼓勵建設燃煤電廠。煤電被看作是電力需求高峰時期更可靠的電力來源。

中美兩國發布的聯合聲明還指出,兩國將支持省、州和城市之間開展務實氣候合作並計劃於2024年上半年舉辦地方氣候行動高級別活動。

今年10月底,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訪華期間,他代表加州政府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簽署了關於加強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還同中國生態環境部及多個地方負責人共同出席“長城氣候對話”。

(美聯社)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