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建議應打完第2劑 再驗抗體

近來有網友在接種完第一劑疫苗之後到醫事檢驗機構驗抗體,驗出數值的高低也在網路上引起熱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到要接種第二劑疫苗之間,抗體的產生本來就是動態變化的過程,檢測時間點不同、其數值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才會建議打完第二劑後再去驗抗體,才會是一個穩定的過程。

指揮中心也整理五位網友在網路上分享打完第一劑疫苗後驗抗體的情形,五位網友的接種日期在七至八月,比較多是在八月份。有三位是打高端疫苗、一位是打AZ疫苗、一位是打莫德納疫苗。檢驗時間都在最近一、兩周之間,檢驗結果從兩位數到四位數都有。

五位網友在接種完之後的十五至五十一天,有到醫事檢驗機構驗抗體,指揮中心表示,若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太早去驗抗體其數值還不夠高,若晚一點驗的話,抗體數值會比較好看一些。另外,個人之間的差異也非常的大,數字從兩位數到四位數都有;根據國際上的文獻研究,即使是打BNT疫苗(產生的抗體快又高),在打完第一劑後的二至三周(還未去打第二劑時),驗出的抗體數字從十幾到幾千都有可能,範圍很廣,一個是和檢驗時間有關、另外可能就是和個人體質有關。

接種完第二劑之後的抗體結果和打完第一劑之後不管哪天去驗的數字並沒有一定的關係,並不是說早驗時抗體低之後,抗體就一路會很低。

檢驗有三大限制:一、檢驗時機是否合適,在接種完第二劑之後再去檢驗,抗體的數字會比較穩定;二、商業化的抗體試劑檢驗出來的並不是中和抗體,中和抗體目前並沒有商業化的檢驗試劑可以來運用於一般的臨床或是篩檢使用,用這些數字來推估、參考,但這不等同於中和抗體,純粹僅供參考用;三、檢驗抗體是所有免疫反應當中的一環,沒有辦法透過抗體知道細胞免疫的部分,是否有產生足夠的效果,所以無法用抗體檢驗來佐證。

未來朝著開放抗體檢驗的方向,在應用的時候,會要求執行自費檢驗抗體的醫事機構必須要針對這幾個部分詳加說明;指揮中心也會針對檢驗的標的、檢驗的方法等做一些律定,讓有興趣的民眾去做抗體檢驗時,拿到的報告是比較一致性的、有一個標準,而不會因為方法學或者檢驗單位等導致互相有一些混淆的情形,搭配這樣的檢驗結果一定要有一個專業的評估和說明,才可以知道究竟是和疫苗有關係還是跟感染有關係,像是感染之後產生的抗體和接種疫苗之後產生的抗體就會有不同,在星期三的專家會議會再針對這些議題在做討論。

有媒體詢問,民眾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四周自費檢驗抗體是否違法?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來說,個人沒有所謂違法的問題,是執行單位有無遵照醫療法做相關的通報跟費用的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