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2024大選敏感神經 「美國內戰」未演先轟動

法新社今天(18日)報導,上週首映的電影「帝國浩劫:美國內戰」(Civil War),下個月將在院線放映,這部想像美國在不久的未來爆發的第二次內戰的影片,突顯出在11月總統大選前對這個分裂國家的擔憂。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上週在美國南方音樂節(SXSW Festival)首映,並將於4月12日在院線上映,影片描述了一位3任的美國總統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和來自加州和德州的分離主義勢力戰鬥的故事。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在初期評論中指出,在這個政治兩極化的時代,這部電影出現了令人不安的共鳴。而「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則表示,「你可能會意外地誤以為這部電影的未來主義前提是現在」。

那麼,這部影片的情節有多麼貌似真實?

共和黨推定的總統提名人─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最近遭受批評,因為他似乎是開玩笑地說,一旦重返白宮將在「第一天」成為「獨裁者」。

川普正面臨密謀推翻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的指控,當時他輸給了民主黨對手─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

拜登指控川普擁抱「政治暴力」。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和美國非營利研究機構「公共宗教研究所」(Public Religion Research Institute)去年的調查顯示,23%的美國人同意,「真正的美國愛國者可能必須訴諸暴力來拯救我們的國家」。

但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專家郝爾(William Howell)表示,雖然有理由擔心與日俱增的政治暴力,但去談論21世紀的火槍相互射擊並不是很有幫助。

郝爾認為,如今政治菁英和國會的分裂更甚以往,但民眾之間的兩極分化被「誇大了」,對於措辭模糊的問題所做的調查答覆,在民眾中不一定代表實際的行為。

郝爾表示,「我不認為我們處於內戰邊緣」。

另一方面,作家馬契(Stephen Marche)則認為,美國是一個走向內戰國家的教科書案例—只不過不是按照電影中描述的方式。

馬契的小說「下一場內戰:來自美國未來的速報」(The Next Civil War: Dispatches From the American Future,暫譯),運用政治科學模式來提出5種可能引發廣泛互相殘殺衝突的情境。

這包括了反政府的武裝分子與聯邦部隊的衝突、或是總統遭到暗殺。

馬切表示,政治暴力將變得可以接受,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是無可避免的,因為人們並不覺得他們的政府是合法的,因此暴力是唯一的回應。「我會說,在某種程度上,這在美國已經發生了」。

馬契審慎地表示尚未看過這部電影,但表示要像1860年代的南北戰爭,爆發一場地理涇渭分明的衝突戰爭是不太可能的。

他認為,比起州與州方暴力衝突,更可能的將是一場「大規模、分裂的混亂」,令人想起20世紀後期的「北愛爾蘭問題」(The Troubles)。

在馬契的小說中,退役的美國陸軍上校曼索爾(Peter Mansoor)表示,一場新衝突將不會像第一次內戰那樣由軍隊廝殺,而是一種出於信念、膚色和宗教的混戰、鄰里對鄰里的局面,會非常駭人。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的導演賈南德(Alex Garland)刻意對這場衝突的起因與政治目的模糊化,他表示本片的目的是要成為兩極化和民粹主義的「對話」。

影片中幾乎沒有提供任何解釋,而聚焦在美國公民和記者可怕的日常現實。

賈南德14日在德州首映時告訴觀眾說,「我們不需要解釋—我們確切地知道它可能發生的原因,我們確切地知道潛在問題和壓力是什麼」。

電影中的「3任總統」似乎引發許多美國人的擔憂,也就是一旦川普重返白宮,他可能會無視美國憲法的兩屆任期上限,並在4年後拒絕下台。

馬契表示,如果這種情況成真,那麼談論內戰可能已是多餘。「如果有一位3任總統,美國就已經結束了」,「不再有美國了」。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反川普回歸白宮推動捐款 拜登2月募得逾5,300萬美元捐款
川普稱2024大選史上最重要 若他落選恐發生血洗
拜登年度記者晚宴演說 嘲諷川普心智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