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二戰未知故事番外篇】不只邀巴奈吟唱片尾 《聽海湧》動人交響配樂超過50首

《聽海湧》攜手高雄市立交響樂團打造劇中配樂。(翻攝自《聽海湧》臉書粉絲頁)
《聽海湧》攜手高雄市立交響樂團打造劇中配樂。(翻攝自《聽海湧》臉書粉絲頁)

《聽海湧》配樂由比利時作曲家Thomas Foguenne,攜手高雄市立交響樂團共同打造,全劇使用多達86首配樂,單是交響樂就超過50首,費時2天錄製,細膩鋪墊演員情緒,帶領觀眾進入故事情境。

台灣配樂環境不發達,場地又匱乏,曾有人建議導演孫介珩把樂譜寄到配樂工業興盛的匈牙利,最快一天就能錄製完成,價格甚至比在台灣錄製還便宜。對此孫介珩堅持:「每首曲子有不同的情緒,需要和樂團溝通排練,但我們不可能出國錄音。我和Thomas Foguenne討論後,認為如果能和台灣本地樂團事先溝通,也許能把配樂做得更全面。」

孫介珩堅持與本土交響樂團合作,為產業累積劇集配樂經驗。
孫介珩堅持與本土交響樂團合作,為產業累積劇集配樂經驗。

因台灣樂團少有錄製配樂的經驗,過程中Thomas Foguenne與高雄市立交響樂團指揮楊智欽討論各種執行方式,最終50人編制的樂團先經過排練,再將高雄大東藝術中心架設麥克風、控台,佈置成大型錄音室,把配樂一一錄製完成。「交響樂很重視臨場感,展演廳空間良好的迴響音場很適合錄音。」製作人林佳儒說。

孫介珩指出:「一旦錄過,有了經驗,或許下一次其他劇組製做交響樂配樂的時候就能延用,已經有很多人來詢問。」他也邀請金曲歌手巴奈吟唱第二集片尾曲《望你早歸》,藉由她樸素飽滿的聲線,搭配Thomas Foguenne設計的豎琴伴奏,傳達戰後台灣人盼望歸人的心情,引起共鳴。

孫介珩(中)邀請巴奈(左)吟唱片尾曲《望你早歸》,搭配Thomas Foguenne(右)設計的豎琴伴奏。(翻攝自《聽海湧》臉書粉絲頁)
孫介珩(中)邀請巴奈(左)吟唱片尾曲《望你早歸》,搭配Thomas Foguenne(右)設計的豎琴伴奏。(翻攝自《聽海湧》臉書粉絲頁)

劇中還融入不少環境音效,是孫介珩率團隊至馬來西亞沙勞越庫巴、巴哥國家公園田調時特別收錄,包括:海浪、森林、動物及不同天候環境音,供聲音指導於後製期搭配使用,為全劇增加臨場氛圍。

更多鏡週刊報導
【娛樂透視】《聽海湧》台灣首度入圍里爾劇展 實拍結合特效還原二戰實況
【挖掘二戰未知故事1】一張照片得到啟發 《聽海湧》讓台灣被法國劇集展關注
【挖掘二戰未知故事2】克服高成本、高難度 疫情停拍也堅持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