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朵有必要嗎?「采耳」又是什麼?為何醫師疾呼別用棉花棒清耳垢?耳朵清潔注意事項一次看

挖耳朵對不少人來說,除了可以清潔耳垢,還能獲得舒爽的感覺,但你知道挖耳朵其實藏有風險嗎?最近坊間很流行的「采耳」又是什麼?如果真的要清耳垢,應該注意哪些事呢?

挖耳朵最好別用棉花棒,否則可能把耳垢越推越裡面。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挖耳朵最好別用棉花棒,否則可能把耳垢越推越裡面。示意圖來源:Getty Images

挖耳朵有必要嗎?

衛福部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巫承融表示,耳道皮膚非常脆弱,稍微一挖很可能就會流血,因此最好不要放東西進入耳道。再者,不清理耳垢(俗稱耳屎)通常也不會造成什麼症狀或疾病,因為大部分的耳垢都會隨著咀嚼、講話等臉部動作,自己排出,無須特別清潔。

中華民國社區重聽福利協會提出的聽力保健衛教也建議,想要維持良好的聽力,應避免隨便挖耳朵,並定期聽力檢查,耳朵疼痛或不舒服時盡快就醫。

延伸閱讀》用掏耳棒、小拇指都不行!避免感染、癌病風險,醫師:這樣清耳屎就好

挖耳朵為何別用棉花棒?

美國醫學會雜誌示警,使用棉花棒挖耳朵,不只會引發耳朵癢,還可能導致耳垢堵塞,甚至造成聽力損失,呼籲民眾勿用棉花棒清除耳垢。

臨床案例中,便曾有患者以棉花棒挖耳朵後,因為棉花棒不斷將耳垢擠壓在一起,最後耳垢變得非常硬且貼合耳道形狀,反而更難清除。醫師協助清理該病患的耳垢後,還發現耳垢上有棉花棒的凹痕,證明患者每次挖耳朵時,其實都把耳垢更往內部推。

延伸閱讀》別再用棉花棒挖耳朵!專家曝超慘3後果 最嚴重耳膜破裂

挖耳朵要注意哪些事?

若是真的很想自己清理耳朵,請用消毒過的掏耳工具,不要用棉花棒、手指挖耳朵。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霜瑩另提醒,挖耳朵時務必注意:

  • 防範他人觸碰或驚嚇:清潔耳朵時,一定要防範他人不經意地觸碰,尤其是跑來跑去的小孩,不慎受到擦撞或驚嚇,很容易弄破耳膜,進而導致中耳炎或聽力受損。

  • 挖耳朵不要太深太用力:適當地挖耳朵能把耳垢帶出耳內,但太用力會摳破皮,太深會弄破耳膜;因此挖耳朵時,要是聽到喀啦聲響,或有碰到東西的感覺,代表已經到盡頭,應立馬停下來,絕對不要誤以為碰到東西就更深入。

采耳是什麼?有何風險?

這幾年,「采耳」在坊間非常流行,網友們相繼分享自己給人采耳的經驗,認為采耳既能耳清明目,還有放鬆的效果。事實上,采耳就是挖耳朵的一種,搭配按摩紓壓的手法,以及羽毛、薰香等小道具,讓客人產生酥麻、搔癢的感覺,在放鬆的環境下清理耳垢。

至於是否進行采耳,曾任耳鼻喉科醫師的劉博仁指出,要視挖耳工具的衛生程度、員工手勢,謹慎挑選采耳師,否則可能耳黴菌感染,或是導致急性外耳炎,嚴重的話還有挖斷聽小骨鏈造成聽障的風險。

在台灣,采耳不屬醫療行為,采耳師無法提供醫療診治。換句話說,倘若民眾感到耳朵不舒服,建議還是尋求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協助。如為單純體驗采耳,則可選擇有相關證照的采耳師,例如參考台灣采耳協會資訊,初步篩選來路不明的店家,避免耳朵在采耳的過程中受損。

挖耳朵可以請醫師幫忙嗎?

一般人平時不必特別清潔耳垢,不過以下四種人,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建議,應定期到耳鼻喉科門診接受清除治療,千萬不要自己挖耳朵,不然外耳道、耳膜有可能受創:

  • 外耳道較狹窄或彎曲者

  • 耳垢較油又常堵塞者

  • 曾經接受過耳朵手術而引起結構異常的患者

  • 洗澡或游泳時,水經常流入耳道內,以致耳垢容易潮溼沾黏在外耳道上,進而造成阻塞者

延伸閱讀》耳屎該挖嗎?醫師:不必但4種人除外

實習記者:吳柏漢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