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柯是出於挫折感?紐時:年輕選民對藍綠深感失望成台灣大選變數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   圖:張良一/攝(合成照)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 圖:張良一/攝(合成照)

[Newtalk新聞] 2024總統大選即將於1月13日舉辦,藍綠白三腳督爭總統大位持續受道外媒關注。《紐約時報》報導分析,在台灣離關鍵性總統大選投票還有月餘時間,候選人聚焦在誰能處理台灣和中國的關係波動及對戰爭風險的擔憂之際,台灣年輕選民聚焦在攸關生計的日常議題,許多介於20多歲和30多歲間的選民表明已厭倦地緣政治、渴望選戰更聚焦在國內切身相關生活需求,這些對兩大政黨感到失望、挫折感深的年輕選票動向,已成為可能左右選舉結果卻難以預料的變數。

👉 看Yahoo奇摩新聞2024總統大選專題 掌握即時選情

《紐約時報》4日以「台灣選舉外卡牌變數:挫折的年輕選民」(The Wild Card in Taiwan’s Election: Frustrated Young Voters)為題報導提到,在最近台北一場論壇中,台灣年輕選民對兩位總統候選人提出的問題聚焦在租金、電信詐騙和投票年齡等日常議題,這些年輕選民在採訪中提及住房成本上漲、收入成長緩慢和職業前景受限,還有許多人對台灣兩大主要政黨民進黨和國民黨表達失望。

《紐約時報》指出,這種情緒已協助推動第三勢力「台灣民眾黨」竄起,其在民調中獲得支持的原因部分在於利用民間對生計議題的挫折感,尤其這種情緒瀰漫在年輕人之間,儘管兩大黨民進黨和國民黨也推出政策方案,承諾應對這些焦慮不安。,年輕人選票最終投給誰、及究竟有多少人會去投票,可能在明年1月13日的總統大選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根據官方數據統計,2020年上屆總統大選中,20多歲和30多歲台灣選民的投票率約在7成,低於中年及更年長選民。

《紐約時報》續指,政府估計20至34歲民眾占台灣人口1/5,年輕選民不滿挫折聲浪也凸顯出下屆政府將承受必須解決部分問題的壓力。台灣以先進半導體產業聞名,但許多年輕勞工在小公司裡賺取相對低的收入,通貨膨脹可能吃掉小幅加薪,而許多城市房價上漲。民進黨總統參選人、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已連續數月在民調中領先,但他對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的優勢開始縮小。

近日民調中顯示,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聲勢下滑,但仍可能發揮決定性作用,吸引曾投給民進黨的年輕選票。報導引述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透露,根據他與台灣學生的焦點團體訪談結果,年輕人對柯文哲的支持「很大程度上並非出自對他本人及政策的真正欽佩,而是出於挫折感」,民進黨與國民黨同樣糟糕的想法「似乎已在許多年輕選民中定型」。

《紐約時報》指稱,過去民進黨通常贏得多數年輕選票,但在蔡英文總統執政2屆後,民進黨不再新鮮;許多台灣年輕人也將主要反對黨國民黨視為一個包袱沉重留在過去和過度親中的政黨。此外,所有政黨都面臨如何勸選民出來投票的難題,尤其對一些年輕選民來說,這意味著必須大老遠回家鄉的戶籍地投票。家鄉在台南、目前在台北科技公司工作的林小姐尚未決定是否要返鄉投票,她告訴《紐時》:「當我看到政黨間互鬥,有時會覺得我這一票改變不了任何事」。

台灣政治研究專家、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學院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表示,對現在台灣年輕選民來說,民進黨就是「建制派」,不論民進黨承諾要為年輕人做什麼,到現在早就該做完了,有很多年輕人對經濟感到不滿。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強調,這些不滿聲音並不代表台灣人不重視與中國發生衝突的風險。該協會11月主辦「2024總統大選青年論壇」,賴清德與柯文哲都在會中回答了年輕選民的問題。

張育萌在會後受訪時說,年輕人仍高度關注國際議題,與中國的關係就是一例,除此之外,他們確實關心多種不同的各類議題。賴清德近來宣布了一系列青年政策,承諾增加就業機會並削減高昂住房成本,他也宣布前駐美代表蕭美琴為競選搭檔。多名專家認為,蕭美琴可能激發選民對民進黨的熱情。蕭美琴在日前記者會中矢言做得更多,以化解年輕人在就業、住屋和環境議題上焦慮。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預言柯文哲「選後什麼都沒了」沈政男:真的不要羨慕人家要當總統了
「侯友宜再做什麼努力都沒用」吳子嘉:柯文哲的掙扎會害到政黨輪替

看更多相關新聞
看Yahoo奇摩新聞2024總統大選專題 掌握即時選情
蕭美琴車隊掃街 深入盧秀燕本命區
七股光電現場…闖賴本命區 趙做球給侯發揮
打蔣渭水牌 柯文哲澎湖開講改變台灣
孫曉雅:無論哪個黨執政 美對台政策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