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砍單創營收新高!明係躲過自行車庫存風暴,吃下高階車紅利

捨得砍單創營收新高!明係躲過自行車庫存風暴,吃下高階車紅利
捨得砍單創營收新高!明係躲過自行車庫存風暴,吃下高階車紅利

文:林以璿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過去兩年,看似火熱的自行車代工出現庫存危機。專攻高階車的明係,透過砍掉不合理的訂單,並專注先進車款代工,在暗藏漩渦的車市中,打出好成績。

過去一整年,每天早上9點,創辦人董事長江永平及總經理黃慶忠就會率領各部門主管,進到指揮中心,開始例行的「校正回歸」。

同業樂接單,他們卻砍單

他們校正的不是確診數、不是疫苗,而是苦口婆心勸退客戶們的訂單。「我做自行車快40年,沒有看過這種情形,客戶都在瘋狂下單,」江永平比著四根手指頭輕敲桌面。

疫情爆發以來,歐美自行車需求大增,加上原物料價格上漲,廠商怕搶不到車,會預先多下訂單。同業接單接到樂開了花,江永平卻光想到就猛搖頭,「品牌客戶一倍、兩倍地下單子,市場需求不可能因疫情突然爆發那麼多的量。」

於是,他組織了公司內部會議,每天與客戶端和零件合作廠商溝通,幫客戶砍掉過多訂單,並溝通零件到貨與組裝時間,避免大量半成品變成庫存。與明係合作超過十年的自行車花鼓廠久裕興業總經理陳松君也肯定,「明係連董事長都出來親自喬交期,並且了解廠商的需求,可見有多重視。」

不出江永平所料,雖然自行車市場需求仍殷,光是2022年前十個月的產值就達1824億元,但是下半年已經出現庫存過高的警訊。

明係卻躲過了這次的庫存困局,去年營收達33.23億元、年增84%,EPS達5.82元,均創下歷年新高。

精準定位,打入歐美高階市場

創立38年的明係,去年迎來大豐收,除了不冒進接單,最重要的還是其數十年來的精準定位──只做高階OEM、ODM自行車、電動輔助車(E-Bike)的組裝廠。

這一切始於明係2003年的轉型,當時江永平在歐洲車展上看到甫推出不久的碳纖維車架,雖然當時國內還沒有廠家跟進,但碳纖維的重量輕,還能夠吸震,「就覺得以後一定是趨勢。」

於是,他開始調整產線,從原本的平價車,改為生產以碳纖維作為材料的高階比賽型自行車。一位同業回憶,平常非常低調的江永平,還為此花錢帶著團隊到國外學習技術。

2008年的北京奧運場上,拿下8面金牌的英國隊,選用的就是明係代工的自行車。挾帶著冠軍氣勢,明係的訂單一下從幾百台衝上幾萬台,也正式打入歐美高階自行車市場。

「組自行車不像是組手機,會因為不同國家、不同批次,有不同規格、不同尺寸,尤其是E-Bike,」明係總經理黃慶忠分析,明係因此打出「少量多樣」的策略,用最大的彈性配合客戶,從自行車代工大廠之間建立自身利基。

電輔車紅利發酵,自品牌起跑

近年來,歐美電動輔助車需求大增,到了2025年,歐美兩大市場的年銷量預估將達千萬台。

明係再一次提前做好準備,8年前在彰化大村的新廠啟用,每年除了20萬台傳統自行車,也同時規劃了約15萬台電輔車的生產量能。

一名台灣自行車品牌主管分析,已經投入電輔車代工的明係,未來幾年將為此大大收益。黃慶忠分享,為了降低歐美市場關稅、提升競爭力,明係即將到越南設廠。除此之外,也將用自有品牌「Axman」在國內推出電輔車。

「當然也會期待有一天,明係能用自己的品牌打上國際,」江永平期許。

看天下雜誌更多文章
曾被戲稱為養老院 IC設計大廠智原選對利基戰場,奪營運績效之王
解密台灣企業營運績效!ChatGPT幫你查兩千大最新榜單
台資熱區Top 20》最愛不再是中國 台商海外併購的背後焦慮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處在最脆弱時刻」開發商為何紛紛撤出台灣?
侯友宜出線|即時解析:藍營最強母雞的5大挑戰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