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沙隧道搭分層取水 化解桃園板新停水危機

石門水庫這次採用「分層取水」首度搭配「排沙隧道」,成功在短短十五小時內降低原水濁度,解決桃園地區在蘇力颱風過後可能面臨的停水危機。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解釋,排沙隧道解決以往排沙時無法同時取水的困難,在供水的同時繼續排沙,爭取時間。(實習記者張雨婷報導)

石門水庫首度啟用的排沙隧道在這次蘇力颱風過境後發揮效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副局長簡昭群解釋,這次石門水庫水質濁度在颱風過後上升到二十萬NTU,超過淨水廠能處理的限度五千NTU,原本需要六天的時間才能降低濁度,分層取水把水庫上層比較乾淨的水供給南桃園和北桃園使用,加上排沙隧道,讓桃園和板新地區免於停水。

簡昭群:『因為泥沙在水庫裡面,它會比較下沉,所以我們水庫下層做一個洞,把泥沙排出去,在比較上層的地方再做一個洞,把比較乾淨的水送給淨水廠。』

水利署表示,改建排砂隧道的目的就在於防災,第一次啟用『排砂隧道』以來效果良好,總排沙量195萬噸是去年全年排沙量的兩倍多,可以幫助延長水庫壽命,也化解了缺水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