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菊東籬下 全球綜藝吹起慢活風

在這個講究快速、甚至興起「快時尚」產業的時代,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態度,正在全球吹起了一股慢活風。#請聽以下的專題報導#

慢也是學問

什麼是「慢活」?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這是一種社會行為或趨勢,倡導人們擺脫對物質的瘋狂迷戀,重回簡單的生活。這種放慢腳步的論調,往往在經濟越發展、物質享受越高的地方越受歡迎。透過所謂的「慢電視」(Slow TV)、「慢綜藝」,正帶領我們體驗什麼叫做「慢」的最高境界。

說起慢電視,這其實是來自知名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1963年電影「沈睡」(Sleep)中的概念。當時他在這部黑白實驗電影中,拍攝情人的睡臉長達數小時,沒有任何情節。然而,大師當時令人百思不解的構思,卻在強調快節奏的世界潮流中開闢新路,並在2009年「更上層樓」。

慢電視興起

當年挪威國家廣播公司(NRK)推出一個「卑爾根鐵道篇」節目,7個多小時的鐵路之旅沒有口白,沒有廣告,看似單調無聊的內容卻意外大受歡迎。儘管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但慢電視卻能提供悠然的心靈平靜,進入一種「芥子納須彌、一沙一世界」的境界。

2017年,NRK再接再勵,推出馬拉松式的7天「馴鹿遷徙篇」節目,一刀未減,把「慢」發揮到極致,包括冰島、丹麥、芬蘭也紛紛加入陣容。「慢電視」不但在北歐發揚光大,像是英國廣播公司(BBC)也曾推出多部「地球脈動」的「慢調子」紀錄片。

慢綜藝當道

如今慢電視更加多元化,加入綜藝的元素令人心生嚮往。像是著名的南韓製作人羅䁐錫(羅PD),就推出體驗自給自足生活的實境綜藝節目「一日三餐」系列,透過在農村和漁村的平凡生活,讓觀眾跟著下鄉的大明星,一起重拾生命最基本的趣味與感動─活著。無論是迎著刺骨寒風、蹲坐海島礁岩,一根釣杆天亮熬到天黑;或是汗流浹背、曬到滿臉通紅,在肌肉酸痛中彎腰採收西瓜,都是為了回歸人類最基本的勞動目的─賺取一餐吃食。

這種「誰知盤中飧 粒粒皆辛苦」的原始感動,不但為「一日三餐」拉出收視長紅,中國綜藝也順勢推出「嚮往的生活」,代替觀眾進行了一場慢活的實際體驗。這種田園之美成為點綴許多綜藝節目的亮點,像是由南韓男神女神蘇志燮和朴信惠攜手合作的「林中小屋」,就讓主角生活在遠離城市的森林中,在物質條件猶如倒退50年的生活中,從大自然取得身心資源,透過雨聲、陽光、蟲吟鳥啼尋求快樂。

蒙太奇也慢活

不只帶動綜藝節目創新風格,這股慢活風也吹向大螢幕。日本電影「小森食光」正是箇中代表。改編自五十嵐大介的同名漫畫,不論是夏秋篇還是冬春篇,橋本愛飾演的平凡女孩從喧囂的大城市回到鄉下老家,運用世代流傳的生活智慧,從最樸實的食物中創造非凡美味,在天地間與萬物共存,交織成簡單充實的生活,呈現出歲月靜好的美感。

這種放慢生活腳步,以料理與日常作藥來療癒身心的風格,也受到南韓電影追捧,推出金泰梨主演的「小森林」。一個身心俱疲的失意都會女子,在四季美景、種植收穫、吃飯睡覺、工作休息的簡單節奏中,重新找回流失的活力,體會生命的喜悅在於反樸歸真,開啟一天的動力可能就是一句「我餓了」。

慢活風不只打動東方心靈,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在2018年推出「愛在田園」(Love in the Countryside)的實境節目,展現英國各地鄉村嘉賓們的日常生活,不論是農民、獸醫還是養殖達人,節目的共通點就是「平凡」,沒有高樓大廈的壓迫感,永無止境的與時間賽跑,沒有滑手機的低頭族,沒有拚命往前衝而錯過身旁美景的你我他,一種認真過日子的慢活風格,一種平凡中的不平凡。#以上專題由吳寧康編撰播報,謝謝收聽#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