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幕後】首都早報之戀 記者生涯最美好一年

如果說,自己十五年記者生涯,其中最值得回味者,應該就是在《首都早報》那段時光,也是我新聞生涯最燦爛、最浪漫、最有意義的一年。
1988年初,重返《台灣時報》擔任台中縣採訪召集人,因報份大增,報社決定增加人手,多了幾位專職記者,另加四位特約記者。我還是以府會新聞為主,民進黨台中縣黨部成立後,在地方積極活動,我常有獨家消息。
不過,在地方跑熟了,也懂得開始混,常常晚睡晚起,只要在家打打電話,就有精采稿子可寫。或者中午到縣政府附近小店吃飯,再和其他同業交換新聞,當天工作即可交差。
同業打麻將上午開戰  下午收兵趕稿子
有一陣子,甚至和同業打麻將打的很兇,經常上午十點前,就到議會招待所集合開戰。中午吃便當,一直戰到傍晚要趕稿,才匆匆收兵,隨便抄抄縣政府新聞稿給報社。由於自己還幫《民進周刊》寫稿,加起來的薪水還滿意,日子一天又混過一天。
那一年,台中縣沒什麼大事,比較重要是「台灣農民聯盟」成立,以及林豐喜在政壇竄起。情治單位對民進黨和農民聯盟動態非常關切,調查站朋友偶而找我泡茶打探,有的消息可透露,故意造勢一番,有的則說不得。
雖然年紀輕輕,我因《台灣時報》召集人身分,也受地方首長禮遇,每次重要宴席,一樣是少數被邀請的貴賓,和資深的《聯合報》、《中國時報》、《台灣日報》特派員平起平坐。
康寧祥辦新報  王世勛中部招兵買馬
過了一年多,民進黨立委康寧祥有意辦新報紙,以敢言作為號召,引起全國矚目,並請王世勛負責在中部招兵買馬。
王世勛當選議員後,榮升台中管理處處長,仍經常與採訪組同仁互動。我則兩度進出《台灣時報》,在工作上浮浮沉沉,較少機會和他深談,或一起暢飲。
他將轉戰《首都早報》擔任台中特派員,希望在省政新聞及中部四縣市各找一名好手,並鎖定幾位認為最優秀的老友。結果,發出的英雄帖並不如意,兩位已跳槽《聯合報》者表示有困難,認為新報很不樂觀,未克共襄盛舉。
想好說詞婉拒跳槽  見面就立即投降
那一陣子,已有同事傳話說王世勛有要事找我,我心中也早有譜,一直在思考如何拒絕,並已想好說詞。我在《台灣時報》駕輕就熟,為什麼要單槍匹馬去前途茫茫的新報?
終於,他約定見面的時間到了,開門見山,邀我加入《首都早報》陣營,並說我是「少數年輕記者中,文筆最好、最犀利的一位。」短短沒幾秒鐘,我立即投降,興奮的忘了所有婉拒詞,只問什麼時候開始上工?
老東家派員慰留  惜心意已決感謝祝福
遞出辭呈後,曾任採訪主任的《台灣時報》總經理一再慰留,並親自來台中,請我和跑省政新聞的張坤皇餐敘。他分析未來報業情勢,《台灣時報》前途大好,新報則不樂觀,我和張坤皇則意志堅定,感謝他的祝福,盡情暢飲。
《首都早報》於1989年六月於台北創刊,台中採訪中心設在西區林森路,招牌鮮明亮麗。創刊前一個月,個個磨拳擦掌,我們早已試刊多時,加上幾個優秀新人,士氣高昂,神采奕奕。
報禁開放,《首都早報》被認為是最有代表性的新報,編輯風格與眾不同,包括政治新聞、環保議題、言論版、文化版,均有立場與特色。我一個人跑台中縣,新聞固定在中部地方版見報,但常有獨家登在全國版,甚至是政治版頭條,新聞表現不錯。

民進黨楊嘉猷參選台中縣長雖敗猶榮。(曾明財/攝影)

擺脫過往糜爛生活  重拾生命新意義
《首都早報》在台中縣的報份從零起跳,與《台灣時報》已有二萬份比較,有如天壤之別。但我毫不在意,擺脫過去糜爛生活,每天認真跑新聞,早出晚歸。許多朋友都說我不一樣了,我也覺得生命充滿新的意義。
雖然還是小報,而且是新報,但小報大記者!我跑出的政治新聞,文稿常影印提供兩大報之外的所有小報採用,包括《自由》、《自立》、《民眾》、《台灣時報》記者,都比我年輕,共同挑戰國民黨勢力。
1989年台中縣長選戰,民進黨提名楊嘉猷,國民黨推出紅派廖了以。廖已任兩屆豐原市長,和現任黑派縣長陳庚金不同調,雙方有選舉恩怨,部份黑派人士暗中支持楊,選情暗潮洶湧。
首都精彩選戰新聞  打得國民黨心驚膽跳
《中時》、《聯合》和官報、黨報,當然支持廖了以,選前勝選評估是八比二或七比三。楊嘉猷在海外二十多年,人生地不熟,如何能贏深耕地方多年的廖了以?加上國民黨盤根錯節的農會、漁會、水利會、社團、政府機關系統,實力雄厚,民進黨哪有機會?
雖然如此,《首都早報》經常有精彩的選戰新聞,包括軍警單位輔選、送禮佈樁、假碩士學位、候選人條件比一比、賄選等,讓國民黨方面不堪其擾。尤其,《台灣時報》和其他小報跟進,都以頭條新聞大篇幅登在地方版,讓廖了以陣營心驚膽跳。
縣長之戰十萬票之差落選  楊嘉猷雖敗猶榮
投票結果,楊嘉猷以十萬票之差落選,雙方只差十幾個百分點,雖敗猶榮。與縣長大選同時進行的立委、省議員選舉,因相互造勢,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田再庭脫穎而出,參選省議員的廖永來則高票落選。
隔年五月,李登輝總統提名郝柏村為行政院長,《首都早報》以斗大頭版「幹!反對軍人組閣」,名噪一時,當記者的我們與有榮焉。
斗大幹字反對郝柏村組閣 記者與有榮焉
然而,因資金不足,通路被《中時》、《聯合》封殺,報社經營出現重大危機。接著,各縣市記者逐漸縮編,地方版在暑假前也裁撤,我雖仍受重用,失去了戰場,已毫無樂趣。
熟識多年的一位政大學長,剛好接任《台灣時報》地方中心主任,徵詢我是否重返陣營?我隨即向王世勛請辭,他也深知報社經營困境,諒解我的離去。一個多月後,《首都》宣佈於八月二十七日起停刊。
首都牽紅線認識Lisa 重返台時娶回美嬌娘
在《首都早報》這段日子,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回憶之一,也是在此期間,我在豐原認識Lisa,立即陷入熱戀。每當《首都》文化版或言論版有好文章,我立即影印傳真到她公司,也一起分享我每天精采的新聞報導。
雖有開賓士車的年輕老闆喜歡Lisa,她還是愛上我這騎二手摩托車、充滿浪漫理想的小子,也陪我在首都度過最後低潮的日子。重返《台灣時報》戰場後,工作生龍活虎,戀情加溫,我和Lisa決定十月訂婚,1991年一月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