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法為什麼阻礙了地方設計發展?

作者/獨立評論
文/王俊雄

採購法擬鬆綁最有利標 綠委籲訂防賄條款 (圖片來源:中央社)
採購法擬鬆綁最有利標 綠委籲訂防賄條款 (圖片來源:中央社)

這兩年我參與了新竹市的空間與建設規劃,見到了不少二線城市都會遇到的類似狀況。

一開始新竹市長林智堅找上我和林盛豐老師幫忙做規劃時,林老師就明言,我們不講客套話,但是有兩件事希望你能答應我。

首先,你要固定舉辦重大建設會報,每個月至少一次,第二,市長要親自主持會議,親自到現場,不能找任何人代理。市長當場答應了我們,重大建設會報還加碼到每個星期都開一次。

▎ 我們為什麼需要重大建設會報?

大家可能很難想像,我們剛開始進入市政府幫忙時,多數公務人員都是悲觀的,覺得這個地方沒有希望,此外,局處之間也不太熟悉該怎麼跨部門合作。

可是當任何空間規劃案要推出時,一定會同時跟兩、三個局處產生關係,跨部門合作絕對是必要的。

這個時候重大建設會報就派上用場了,因為所有人都會到場,當場哪個局處有任何問題,就要在會議裡提出並解決掉,這樣才有真實的合作可言。

重大建設會報差不多進行了一年以後,會議裡頭才慢慢出現了快樂的氛圍。大家漸漸知道,有這樣一個會議的平台在,可以把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任何問題只要有人提出來,就會有另外一個人幫你解決掉。

當大家透過這個會議坦白溝通,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時,與會人員就會變得比較快樂。我自己觀察到,至少市長和局處長之間,或是局處長和局處長之間,關係都有了明顯改變。

重大建設會報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有人拍板做決定,讓障礙得到排除。舉例來說,地方有許多行政人員,遇到沒做過的事情,就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們常常發現,許多招標文件寫得很奇怪,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從另外一份文件抄來的。行政人員擔心自己寫的會觸犯法律,乾脆抄別人的比較安全,反正有問題也是別人先創造的,跟自己無關。

像是這一類的障礙,就必須拿到重大建設會報上處理,我們之所以一開始就要求市長親自主持會議,用意就在這裡,畢竟這時候不能沒有人拍板做決定。

在我看來,台灣有一類政治人物專門跑紅白帖,這類人往往很難在政策上做決定,因為他們只要做了一個決定,排除了一個障礙,就可能會樹立一名新的敵人,所以基本上他們是不拍板的。

我們很慶幸至少新竹市長不跑紅白帖,每天就是和市府同仁溝通和開會,唯有如此,我們才有辦法在市政規劃上往前推進。

▎ 市政需要好的規劃及好的溝通

新竹市作為一個二線的地方城市,市政推動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錢不在自己手中,都在中央手上。

這一類的二線城市,要靠市府手上的經費來做建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它們的預算9成以上都是經常性開銷,不靠中央經費挹注的話,根本不會有新的公共建設。

問題來了,中央為什麼要給你錢?你一定要做規劃才能跟中央拿得到錢,偏偏規劃這一環又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弱項,沒有規劃能力的地方政府拿不到錢,死路一條;有規劃能力的地方政府,後續又會碰到地方政治的考驗。

大家如果有相關經驗就知道,你在地方做規劃時,會發現上頭有很多公公和婆婆,每個人都想來指點你要這樣或要那樣,大家都只想要先把非常眼前的問題給處理掉,沒有人在想長久的事情。

我們常常接收到很多地方民眾傳上來的零碎意見,卻很難判斷哪些有用、哪些沒有用。

只是市政規劃絕對不能單看眼前,一定要做長久思考,再建立起地方社會的動能。

所以我一直強調,做規劃最重要的事,不是寫規劃報告書,而是要和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討論過,讓大家都能同意我們這麼做的理由,接著還要給出一個願景,讓大家知道,即便你我做的事情不太一樣,至少彼此都有朝同一個方向前進。

舉例來說,新竹城隍廟一帶,近20年沒有人敢碰,可是我們既然有個願景,想把新竹打造成宜居城市,變成全台灣走路最舒服的地方,那麼城隍廟一帶應該還是可以重新規劃看看。

我們設計在城隍廟前面做個三角形的小公園,還把一條路變成步行街,即便是這樣簡單的事,我們在執行上也很小心,足足花了3個月來回討論。

為什麼要花上3個月?因為光是封街做步行區這件事,就必須和里民、居民都溝通過,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跟他們來回確認,確定沒問題才能下手執行。

▎ 從人行道工程談現行採購法的盲點

我們對新竹的宜居規劃中,其中一塊是水環境的營造。首先我們希望把頭前溪和17公里的海岸線給做好,恢復兩者的河相和海相,接著在生態的基礎下做景觀營造。

針對這兩條水文線,我們的第一優先是保育,做好保育之後,才會來談後續的景觀和活動。

換成舊城區裡面的兩條圳溝,隆恩圳跟汀甫圳,我們就可以用比較人工化的方式去處理它。當然我跟各位保證,雖然說是人工化,大家還是會看到非常多的樹。

新竹市最核心的舊城地帶,面積大約是1公里乘以1.2公里,有很多具歷史的街道可以串連在一塊。在我們的願景中,如此一塊歷史區域,倘若能跟綠地、水環境連結成功,走在其中便會非常舒服,可以把新竹打造成步行城市。

我們打算讓汀甫圳跟隆恩圳,成為一個低調的水岸空間,不用什麼十二生肖,也不用什麼彎彎的月橋,就是一個很樸素、很簡單的水岸空間。

樸實、簡單的背後是有道理的,比方說區域內的樞紐:經國綠園道,當我們參與規劃時,已經有人在裡頭做設計了,設計師本來安排很多彎曲的動線,畢竟一般做景觀的思維,是要做得柔和,而曲線正好能夠達到這種效果。

可是我一進去就請設計師把曲線改成直線,告訴對方我不要看到任何的彎。

原因很簡單,在台灣現行的法令之下,工程上面只要做出這個彎,品質就會變得很差。我寧願你把彎的地方全都改直,但是所有鋪面都要鋪得非常平、非常平。

各位今天如果到現場去看,會發現我們真的把那條路上的人行道鋪得很平,連台北市都比不上。

一個彎為什麼會影響工程品質?這就牽涉到採購法的問題了。在現行的最低價標制度下,曲線鋪面的品質往往很難被顧好。

這樣說好了,台灣的採購法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彈性,打個比方,如果你今天生了重病,你會怎麼做?當然是到處打聽一位最好的醫生,請他幫你治療。

可是按照採購法,你得要上網公告找醫生,要找到3位以上願意為你治病的醫生,還要他們都有來投標才能開標,開標以後找一個價格最低的醫生幫你看病。

聽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死定了?所以我一直鼓吹採購法應該要扭轉最低標,朝最有利標來處理。

除了最低標的問題,我認為採購法還有很多地方要修改,譬如說評審名單應該要公開才對。

由於過去的環境重視防弊甚於興利,大家會覺得好像評審名單一公開,一定就會有廠商送紅包給評審委員,產生圖利的弊端。

但其實大家都錯了,公開透明才是最好的防弊。很多國際的競圖,評審委員都是公開的,只有台灣自己內部的競圖是不公開的。

這不是很奇怪嗎?如果公開會有問題,為什麼國外的制度都公開,而且台灣自己的國際競圖也都採公開?當然我知道專業界有一點不同的意見,有一些採購評審委員很怕碰到一些壓力,所以這個我們還是需要持續做溝通。

再者,採購法也應該要讓專業意見在標案撰寫的階段就被納入。如同我前面所說,大家如果跟政府部門工作過,就知道標案的產生本身常常是不專業的。承辦人員寫完標案放上網後,專業者一看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

所以我建議標案產生的源頭,就應該要將專業納入,才能確定這個標案本身是符合專業、可以被執行的。

最後,我還想建議把藝文採購從母法中獨立拉開。

現行的採購法母法,是把所有類型的採購都放一起,建築放一起,設計放一起,藝術文化和買垃圾桶也都放一起,可是藝術設計的特殊性很高,不像清潔人員這類的勞務採購比較一致,你沒辦法用同樣方式,對藝文團隊的策展人進行要求。

大體上我認為一個進步的法案,應該是立法從寬、執法從嚴,而不是在立法端就全部把你綁死,把所有可能發生的弊端都想在裡面,導致最後自己綁手綁腳,沒有辦法做事情。

政府絕對不是萬能,好的政府就是要懂得擁抱專業者。

台灣也不是沒有錢,雖然我剛剛說各縣市政府很窮,必須跟中央要錢,可是終究來講,我們真正缺的不是錢,而是缺對的計畫。

對的計畫怎麼來?還是要從規劃做起,而且要找到對的人來做,當你找了一個很爛的人做規劃,做了以後當然一點用都沒有。我之前在中央政府審案子的時候,看過成千上萬的爛案子,從地方遞上來要錢,這就是沒有好好做規劃的結果。

所以我還是要強調,台灣現在真正缺的是做規劃的人,這個人不只是寫規劃報告,還要跟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談過,能夠讓大家同意一塊往前走。

只要台灣能在好的規劃基礎上,找到好的專業團隊儘早進場,不要讓不專業的事情來做專業的決定,就有機會好好翻轉。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專任副教授。本文整理自「文房・文化閱讀空間」舉辦的「設計改變城市」系列講座,由社計事務所共同創辦人吳漢中擔任此系列主持人及客座主人。)

【延伸閱讀】人生頭上無屋頂──德國最知名的遊民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在核二跳機之後 爆發三大問題
前程似錦的紐約設計師 罹癌後的人生轉彎
白道為何比黑道可怕?看看這法案就知道
包出去2000回收1200 誰都會氣炸
別到處說你的苦 沒人願意聽你的負能量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