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房價壓不下來 政府不斷標地才是最大破口

從政院到央行、金管會、財政部、內政部等已進行長達一年多的跨部會動員來打房,但房價卻一直打不下來,最後央行終於使出最後的「升息」殺手?,到底房價能不能因此下來,效果仍有待觀察,但一年多來,政府始終忽略一個「破口」,那就是地方政府不斷以各種形式來標售土地,才是房價愈打愈高真正的致命關鍵。

地方政府之所以不斷標售土地,動機絕不是為了炒地皮,當然是為了能促進地方建設繁榮,尤其是當台積電帶著高科技產業的供應鏈集體南進往台南、高雄設廠之後,地方政府在標售土地上更是「趁勝追擊」,不斷劃出新的重劃區,已成為地方政府不分藍綠有志一同的行動,全台灣從桃園、台中、嘉義、彰化、台南、高雄,去年以來土地標售遍地開花,為地方政府帶來可觀的標地收入。

但另一方面,在土地標售的過程中,各建商集團激烈競爭之下,土地價格自然會被墊高,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時候土地漲價的部分,一定會透過房價的訂價,再轉嫁給消費者,因此房價也愈墊愈高。

上述的連鎖效應,對中南部的民眾尤其是一大衝擊。當然,高科技大廠南進,自然會給當地帶來周邊產業,例如服務業等更多就業機會,但這些就業機會提供的薪酬,卻不能追得上當地房價上漲的速度,於是,真正買得起當地新成屋的,現在反而僅剩下從外地移入的「科技新貴」,但當地的民眾,數年前還買得起新成屋,但現在當地的房價上漲一日千里,也使當地人和新成屋的距離「愈來愈遙遠」。

也因此,各地方政府在標地時除了看到表面上亮眼的,以一棟棟新的高樓大廈所代表的榮景之外,也應該看到檯面下,其實當地居民的「居住正義」正在不斷流失當中,以往最需要蓋社會住宅的是大台北地區,但或許,中南部在房價不斷飆高,已遠超過當地人的薪資所得水準所能負荷之後,當地人「買不起房」的問題其實正在惡化中,地方政府是否也應思考,是不是該好好準備更多「社會住宅」來改善這些後遺症?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核四剩餘空地 火力電廠列選項
明年電視面板出貨估減3%
欣興董座:載板樂觀到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