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傳統建築裝飾藝術 臺東新生國小踏查百年宮廟

薪傳新傳-臺灣傳統建築 裝飾藝術課程學生創作
薪傳新傳-臺灣傳統建築 裝飾藝術課程學生創作
傳統藝術技法安金
傳統藝術技法安金
戶外踏查-順天宮螭龍造型特色風格賞析(照片由學校提供)
戶外踏查-順天宮螭龍造型特色風格賞析(照片由學校提供)
第九屆畢業美展暨成果展-提取傳統元素結合新興科技創作(照片由學校提供)
第九屆畢業美展暨成果展-提取傳統元素結合新興科技創作(照片由學校提供)
學生吉祥小物安金作品
學生吉祥小物安金作品
吊筒花籃
吊筒花籃
花卉瀝粉線畫作品
花卉瀝粉線畫作品
薪傳新傳-臺灣傳統建築 裝飾藝術課程架構表
薪傳新傳-臺灣傳統建築 裝飾藝術課程架構表

臺東縣新生國小「薪傳新傳-臺灣傳統建築裝飾藝術專題課程」,帶五、六年級美術班學生踏查認識在地宮廟,鑑賞傳統建築裝飾藝術,並實作體驗傳統建築彩繪技法,透過感官覺察生活中多元文化的美感,以藝術角度喜愛家鄉文化。

 

新生國小參與教育部藝師藝有計畫邁入第6年,第1年與原住民藝術家攜手製作校門口意象馬賽克拼貼,第2年由在地藝術工作者帶學生以臺東景點創作仿青銅浮雕,近年打破基礎媒材框架,設計帶狀專題課程,邀請傳統彩繪藝師周孟勳與在地文化工作者姜柷山協同教學。

 

課程首先帶學生鑑賞臺灣傳統建築裝飾藝術的工法與題材、名園漏窗、圖騰等,並實作體驗傳統建築彩繪技法,安金、單色、疊色、退暈與瀝粉線畫,美術老師陳怡蒨說,「藝術要接觸各類媒材去探索、觀察、去玩,才能運用在生活中,學習才會靈活。」

 

郭芸甄同學表示,疊色技法可讓平面變得很有立體感,而戶外踏查走讀在地傳統廟宇,更瞭解建築的形式與布局、傳統裝飾藝術的造形及意涵。王承浩同學說,「看到很多故事性和歷史的雕刻,如果這些沒有傳承就消失了,就會覺得很可惜。」

 

此外,課程也邀請在地社造文化工作者李小英指導,將傳統裝飾藝術元素與現代科技結合,引導學生利用雷射雕刻及3D列印設計文創產品、生活小物,王品妍同學說,「喜歡用新時代的科技將傳統藝術變成自己想要的創作。」

 

陳怡蒨老師表示,臺東擁有豐富多元的文化,希望孩子能多接觸,培養美感的視野與感受,同時更有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