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首爾茶山城槨圖書館與三清公園森林圖書館:與在地居民共創共鳴,也扮演了社區共融、文化交流的角色

文:楊舒嫻

人們常常會在稱讚圖書館時說「這圖書館像書店一樣」,本文介紹的兩座社區圖書館,都是由當地居民的期望出發,透過改造原有的建築物而成,兼具圖書館作為公共設施的功能齊全,與書店的以讀者為中心的體驗設計,可說是比書店還要好的圖書館。

與在地居民共創共鳴的「茶山城槨圖書館」

茶山城槨圖書館位於獎忠體育館至茶山八角亭之間的漢陽都城南山城牆路盡頭,隔著馬路就是南山城牆。圖書館依著山坡建,外牆仿城槨石牆的紋路讓整棟建築融入自然環境。

2021年5月開館的茶山城槨圖書館,是將茶山藝術公共停車場地上部分改建而成的地上3層建築物,入口設於建築物的第二層。一入館就會看到金屬製圓弧形書架圍繞著一小片植物造景,這裡是新書區,但看起來空間很小,書的數量也極少。

書架背面的有條弧形通道,順著往下走,一開始看到的是兩面高至天花板的大書架,漸漸地視野變開闊,通道的盡頭可以看到戶外露臺,因為摺疊門全部打開,室內空間延展到室外,露台上種著大片花草,許多人在那裡享受陽光、閱讀書籍,這裡就是一樓閱覽區。

一樓是挑高的空間,弧形書架創造出一個圓形的室內空間,搭配豐富的室內植物,形成小森林的氛圍。桌子是比較輕巧的咖啡桌樣式,所有人都面向露臺看書。

音樂在背景中流淌,窗外的環境音成為自然的白噪音,使整個圖書館更加靜定。兒童書區以高至天花板的書架隔開,放著地墊、小桌子和懶骨頭,家長就在這裡唸書給孩子聽。

這個館除了本體死層的空間外,戶外露臺還有階梯連到隔壁棟停車場屋頂上,這裡運用了大階梯改造成戶外表演廳。茶山城槨圖書館在5月至10月推行三項戶外閱讀活動: 「圖書野餐」、「大自然中的戶外圖書館」及每月一次的「喧鬧圖書館」,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舉行音樂表演和電影放映。

沒有活動的時候,也可以在這裡俯瞰首爾市的景觀,館內還提供野餐設備給讀者使用,享受戶外閱讀的樂趣。

茶山城槨圖書館被納入2022年韓國文化部的「專業圖書館發展支援事業計畫」,這個計畫致力於支援反映地區特色和居民需求的公共圖書館。

由於圖書館的建立源於當地居民的期望,無論是硬體或軟體的規劃設計,都採納了居民的建議,使得茶山城槨圖書館不僅是一個圖書館,更是一個融入居民生活的療癒空間。

三清公園森林圖書館原為一售賣糖果飲料的小亭,是當地人聚會交流的地方。因店主年老及合約到期,於2013年經過改建,由當地居民合作社接手經營,2023年再度經過整修,目前由鐘路文化財團負責運營。這座小巧的圖書館約有50個座位,收藏書籍約8055冊,以生態為主題的圖書策展,同時舉辦音樂會等文化活動。

要找到三清公園森林圖書館並不難,只需從三清公園的入口前行,看到一座森林裡的小木屋就是了。

和圖書館不能飲食的印象不同,這裡的咖啡區就在入口處,還設有對外的吧檯窗口,販賣的品項有咖啡、簡單的點心和三明治等,使用自助點餐機點餐付費,工作人員只要出餐就好,所以一個人也能應付所有的工作。

咖啡區和書區之間有一個防盜門分隔,通過防盜門後環視一圈就可以看完整個一樓空間。雖然不大,但中間有一個大閱讀桌,四周圍繞著沙發和矮凳,而兒童區則是一片墊高的木板空間。

往裡走就是通往陽台的門,陽台上有吧檯座位,圍欄將其與公園區隔,不用擔心讀者從那裡帶書離館。一樓提供的座位雖不多,但有三個超大窗台,讓讀者可以坐在那裡,一邊閱讀一邊欣賞窗外的樹影。

從兒童區旁的樓梯下去,就是地下一樓的活動和課程區,這裡配備有投影機、大電視和桌椅。地下室的牆面設計成嵌入式書架,並採用了流行的階梯座位設計,讓階梯連接書架的一側設計成座位。由於建築依著山坡而建,地下室的窗外也能看到公園的綠意,不會有封閉感。

整修前,咖啡吧檯位於整個建築的中央,書架和座位圍繞著吧台,整修後咖啡吧改至窗邊,運用書櫃與防盜門巧妙地區分了咖啡和圖書館的空間。儘管整修前建築已經展現出可愛的森林風格,但整修後更顯整齊有序,這主要歸功於色彩的精心搭配。原先的類別櫃標底色是彩色的,視覺上讓人有眼花撩亂之感。

新的櫃標則統一採用淺木色和深褐色:淺木色底的是主題櫃標,深褐色櫃標則代表書籍類別。這樣的搭配使整個館內空間色調更加和諧,想要按主題查找書籍的讀者也比較容易找到。

除了書櫃的木頭色調,其他家具的色彩統一為黑白色;查書電腦前的椅子是白色,一樓的座椅則是黑白色的長凳,書車以白色金屬材質製成,線條輕盈,放置在任何角落都不顯突兀。甚至連飲水機和滅火器也是白色,貫徹空間色彩的一致感。

三清公園森林圖書館初心在於,為前來公園休閒的人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文化空間,因此在滿足公園訪客的需求上有著細心的安排。例如,考慮到有遛狗的民眾,入口處設置了樁子,方便暫時將狗拴在外面。

由於館內空間有限,只有一間廁所,因此製作成無障礙廁所,還在馬桶圈上加裝了小小孩使用的馬桶圈,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該有的都有,不必要的裝飾或設計都沒有,所有設計都顯得簡約有序,使整個室內空間顯得清新舒適。

這兩座圖書館的改造成功並非僅限於將建築物翻新變美觀,更是對社區需求的細心回應。透過與當地居民的密切合作,圖書館不僅是收藏知識的地方,還扮演了建構社區共融、文化交流的角色。

延伸閱讀
俄烏戰爭兩年後,世界挺台民意累了嗎?2024年局勢有了新變化
下課!十分鐘的戀愛~這首只花10分鐘完成的歌曲,何以成為ASOS青春少女時期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