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時代雜誌》專訪 賴清德談對中關係:兩岸互不隸屬是事實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

繼獲選為《時代雜誌》(TIME)2024年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TIME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後,總統賴清德近日接受《TIME》專訪,對外交、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內經濟發展等議題侃侃而談。賴總統亦成為美國總統拜登、泰國新任總理賽塔(Srettha Thavisin)後,今年第3位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國家領袖。

「民主、和平、繁榮是台灣的國家方向,也是台灣跟世界的連結」,賴清德重申,未來的施政會深化台灣的民主、維護區域的和平,同時讓台灣躋身國際社會,協助推動世界的繁榮發展。

即便面臨中國對台灣國際空間的打壓,賴清德說,「我希望全世界不管哪一個國家,都應該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未來會努力讓國際社會協助台灣、瞭解台灣、支持台灣,中國企圖影響台灣的邦交關係,也不會改變台灣成為世界上自由的燈塔、民主的堡壘這樣的成果。

被問及如何看待中國共產黨拒絕與現任政府溝通對話及對中相關議題,賴清德表示,台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繁榮必要元素,他在就職演說明確表示,將遵循蔡英文前總統「4大堅持」路線,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善盡台灣責任,也呼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台海製造爭端,影響印太區域和平穩定,不會被國際社會接受。他強調,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論述則是根據事實,包括蔡英文、馬英九2位前總統都曾提過「互不隸屬」的立場。

賴清德認為,中國對台灣併吞的態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策,但在台海製造爭端,影響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國際社會並不會接受,台灣人民、不分朝野政黨亦應共同面對,強調「只有團結並與國際社會連結,台灣才有辦法確保我們的主權不被侵犯,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不被破壞」。

談及台灣與中國、與世界的經貿關係,賴清德說,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佔有優勢,有責任推動世界的繁榮發展,台灣屬於IC設計、晶圓製造及末端封裝測試,零組件、設備、技術等資源分散在其他國家,「這是一個全球分工的產業」。

面對中國經濟問題惡化,賴清德認為,中國政府對於自由市場的控制變得更加嚴厲,長久以來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障,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中國經商環境大不如前,但「一個穩定的中國可以成就安全的台灣;一個繁榮的台灣可以帶動進步的中國」,他並不樂見中國經濟變壞、社會出現混亂,「新政府願意協助中國,增進台海的和平繁榮、兩岸的和平繁榮」。

賴清德說,這次國會選舉三黨不過半,是人民的決定,「提供每一個政黨分享自己理念、共同承擔國家責任的機會」,未來他的施政主軸,將緊扣深化台灣民主、維護區域和平、讓台灣躋身國際社會等,對國家、人民有利的方向,相信在野黨並不會反對。

賴清德強調,台灣民主價值深植人民心中,民主力量是他推動國家政策的重要基礎,不分朝野政黨,都應秉持「人民至上、國家利益優先」為原則,面對中國各項打壓,任何政黨都不可以為政權犧牲國家主權,人民利益亦不應受到任何極權國家的影響。

原文出處:快新聞/接受《時代雜誌》專訪 賴清德談對中關係:兩岸互不隸屬是事實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國會擴權覆議案21日進行表決 柯建銘喊話:各黨冷靜思考
傅崐萁警告賴清德不應挑釁中國 綠委:中共的爪牙
率考委被提名人拜會韓國瑜 潘孟安親曝談話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