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智慧製造工業4.0 台灣機械設備產業鏈前進大馬

大馬國際機械設備展今天開幕,率團參展的台灣機械公會強調,受俄烏衝突、美中貿易戰衝擊,台灣機械業者相繼轉移紅色供應鏈,利用疫情後產業鏈重組機會,與大馬合作推動台灣智慧製造工業4.0相關成果。

第34屆馬來西亞國際機械設備展在吉隆坡舉行為期3天展覽,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率7家台灣業者參與,圖為參展的台灣館。(圖/中央社)
第34屆馬來西亞國際機械設備展在吉隆坡舉行為期3天展覽,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率7家台灣業者參與,圖為參展的台灣館。(圖/中央社)

第34屆馬來西亞國際機械設備展今起在吉隆坡國際貿易展覽中心(MITEC)舉行為期3天展覽。這項展會含括食品包裝與加工設備、塑橡膠設備與模具技術、烘焙設備與原材料、廣告與LED照明等4大項目,其中,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率7家台灣業者參與。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代表張嘉樺表示,台灣機械設備產業歷經多年發展已有完整產業鏈,不僅在智慧化與自動化部分朝高附加價值產品發展,擁有高性價比更是台灣機械設備產業鏈優勢,尤其,機械設備的加工精密度已媲美歐美日的同級產品。

他指出,台灣機械設備產業推動「智慧製造」工業4.0近10年,諸如工具機、塑橡膠機械、紡織機機械等均朝智慧化、自動化、資料可視化、連網化等國際主流趨勢接軌。

張嘉樺說,台灣機械設備產業鏈能夠提供「整廠輸出」(Turn-key solution)系統整合方案,結合硬體與軟體,取代昔日僅售賣機械的「單機輸出」模式。

對記者詢問台灣機械設備產業鏈朝東南亞國家發展的關鍵因素,張嘉樺告訴中央社記者,主要受到整體供應鏈移轉影響,多數台灣業者也逐漸轉移紅色供應鏈,避免受到美中貿易戰衝擊。

他認為,台灣機械設備產業發展有堅實基礎,移轉供應鏈到諸如大馬等東南亞國家,主要是瞄準大馬目前機械設備發展仍欠缺高端精密技術,台灣可以透過完整產業鏈與大馬接軌,特別是在製程、精密度與品質,達到與大馬合作的雙贏目標。

吉隆坡台灣貿易中心主任彭湘尹指出,台灣機械產業分布在不同縣市,諸如工具機與零組件,雖分布於台中、彰化與南投,但仍以台中為主,塑橡膠機械則以台南為主,紡織機械多在北部,食品與包裝機械則以北部與中部為主要聚落。

這次參展機械項目包括粉碎機、拌料機、篩選機、靜音機型粉碎機、模具架、吹袋機、封切機、回收機、氣壓式混合機、萬馬力式油壓混合機等,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盼強化與東協國家產業鏈結。

(中央社)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世紀風電62座彰芳西島風場水下基礎 提早完成交貨
獵風者氣象衛星起運 蔡總統:逾8成元件台灣自製
航空雙雄股價遇逆風 長榮航挫5%填息路顛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