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補助貧血、糖尿病篩檢 產婦守護神黃閔照:「讓產婦得到最好照顧」

黃閔照推動不責難生產事故救濟制度,改善醫病關係、婦產科空巢現象,並讓產婦生產更有保障;此外,他也推動產檢補助納入貧血、糖尿病篩檢,減少妊娠併發症,守護產婦健康。

採訪這天,黃閔照一如往常行程滿檔,一結束醫策會的會議,立刻笑容滿面地迎接記者,絲毫沒有顯露出疲憊,其實此時已接近傍晚,採訪結束後也還有許多工作正等著他。

黃閔照原就是婦產科熱門醫師人選,但自從他接任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理事長後更忙了,他也笑說,學會活動多,1年50幾週可以辦60多場活動,自己週末幾乎都不在家,全台跑透透,甚至常常醒來搞不清楚自己現在是在哪裡。

房子買在醫院附近 以便全年無休、隨Call隨到

現在為了學會、會員跑遍全台的黃閔照,其實之前可說是被「綁」在醫院,畢竟產婦何時要生產?沒有人會知道,也因此婦產科醫師可說是全年無休,哪怕是正與家人共度溫馨時光或是半夜睡得正香甜之際,往往只要醫院一Call,就得隨Call隨到,一切全靠責任感及使命感支撐。「所以房子都要買在醫院附近,方圓幾百公尺內,隨時都可以跑到醫院,甚至還有婦產科醫師至今沒有出過國,」黃閔照笑著說,卻也道出婦產科醫師的辛酸。

「我常跟住院醫師講說,婦產科是很隱私的,病人相信你才會來看,不要辜負病人對你的相信,」也因此黃閔照總是全力以赴,年輕的時候,即使車已經快開到高雄,醫院一通電話,二話不說他又從高雄直接飆車,不到4小時趕回台北接生,這對於產科醫師而言,已是家常便飯。

救人要緊,過年擱一邊 兩度飆車衝回醫院

談起最印象深刻的經歷,他和太太都不約而同回想起某一年的過年。就在過年前2天,一位快40週的外籍產婦來健檢,原本就血壓偏高的她當天竟整個臉發黃,黃閔照一看不妙,「她是那種嚴重的妊娠高血壓合併脂肪肝,這是會死人的。」

情況緊急,黃閔照立刻開刀接生,並將產婦送進加護病房觀察,觀察一晚狀況穩定後,黃閔照這才開車回台中老家吃年夜飯,原本初一要帶全家人到新竹山上度假,沒想到好不容易從新竹市區開了2個小時抵達山上的民宿,加護病房就來電通知:病人血壓在掉,有內出血的狀況!

當時天色已晚,但黃閔照依然立刻開車回台北處理,直到隔天清晨才又回到新竹的民宿,「他要下山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其實很擔心開山路太危險,但也沒辦法,隔天一早看到他趕回來的時候,就覺得好可憐喔……看起來一臉疲憊,」黃太太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難掩心疼,但這似乎就是婦產科醫師的宿命。

「就是這樣子……我們的日子就是舔血的日子,都是這樣在過的,」黃閔照說得輕巧,但箇中心酸恐怕只有自己最了解,婦產科醫師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始終替病人著想「溫暖細心、勇於承擔,令人安心」

黃閔照在網路上的評價不外乎是溫柔細心,這點兩胎都是由黃閔照接生的玉成牙醫診所牙醫師蕭慧貞感觸很深,「對女生來說,內診是很緊張的,曾經有過經驗是內診過程突然覺得好痛,讓我嚇到叫出聲來,但當時的醫師很不以為意,黃醫師不一樣,總是很溫柔,都會事先提醒,等一下可能會有什麼感覺,讓她能夠先有心理準備,所以每次給黃醫師看都覺得特別安心,也沒有那麼緊張。」

不只如此,對於蕭慧貞來說,黃閔照更是她的救命恩人。十幾年前,蕭慧貞曾經開過巧克力囊腫的刀,後續都有不斷追蹤。直到4年多前,突然發現有異狀,需要再度開刀,當時黃閔照已調任新竹馬偕,蕭慧貞特地跑到新竹開刀,沒想到最後化驗發現竟是卵巢癌。

「一開始還不知道是什麼狀況,開刀時有發現疑似不太正常的細胞,但化驗結果還沒出來,不過他擔心我沒辦法短時間再承受第2次手術,所以他就跟我先生討論,當機立斷把不好的組織都清除,」原本只是簡單的手術,瞬間變成長達幾小時的大手術,蕭慧貞回想起來,還是充滿感激,「因為他是真的有替我著想,而且也勇於承擔責任,很少醫生願意這樣做,甚至後來我回到台北找別的醫師做化療,他還有算化療結束的時間,打電話來關心我,要繼續幫我追蹤,我自己都不好意思開口,沒想到他主動開口了。」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從產檢、接生到後續一次次手術,蕭慧貞都感受到黃閔照充分為病人著想,20多年來始終如一,「我也介紹了很多朋友去給他看,感覺和我第一次看他的時候一樣,不管是剛升上主治醫師的時候,還是現在已經是主任、理事長了,他的態度都沒有改變。」

不過黃閔照自己則笑說,「很多產婦都抱怨我太嚴格啦!因為我都會盯他們的體重,不可以胖太多,因為我覺得這些管控都很重要,我都跟他們說,『你生完就知道了,回不去你就會覺得很辛苦啊~』,」行醫多年,黃閔照總是預先替病人設想,即使被罵嚴格,還是堅持做對的事情。

投身醫學會、致力改善醫療環境 為了讓產婦得到很好的照顧

黃閔照堅持做對的事情,但他不只著眼於個人,更希望為眾人服務,致力為產婦及婦產科醫師營造更好的環境。黃閔照說,「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台灣的產婦得到很好的照顧,所以其實我還有夢還沒有做……」

從2000年擔任總醫師時,黃閔照就加入婦產科醫學會,至今已20餘年,從初期處理簡單的會務,至今已擔任3屆祕書長、1屆理事長,長達12年的時間,黃閔照總是把學會業務放在最前面,也大大改善了婦產科面臨的危機。

推薦黃閔照為《康健》〈2022婦產科年度好醫生〉的婦產科醫學會指出,黃閔照在擔任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理事長任內,推動不責難生產事故救濟制度,改善醫病關係,同時也推動產檢補助納入貧血、糖尿病篩檢,減少產婦妊娠併發症。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我當祕書長任內也完成了《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的立法,這是我覺得還滿驕傲的事情,過去推都推不動,」黃閔照無奈地說,生產過程中很多事情是不可預期的,發生醫療糾紛,其實醫病雙方都很受傷,很多醫師被告了以後就離開了,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也讓過去往往是成績頂尖醫科學生首選的婦產科,一度失去了傲人的光環。

健保開辦後,不同工卻同酬的給付方式,讓婦產科醫師不僅沒能得到應有的報酬,還要背負無法預期的生產風險,面臨醫療糾紛的困擾,使得許多婦產科醫師感到倦怠,萌生不如歸去的想法,新血也漸漸不願投入,婦產科落入了「內外婦兒四大皆空」的困境。

黃閔照認為,生產不可預期的風險不該讓產婦與醫師承擔,而該由國家介入,啟動救濟制度,讓產婦生產有保障,也能減少醫療訴訟,對於提升醫療品質有幫助,因此學會致力推動「生育事故救濟補助」,終於在多方溝通後,2012年開始試辦,當婦女、胎兒生產發生重大傷亡事件時,符合條件者,由政府提供救濟金。

當事情做對的時候,成效也很顯著,「試辦之後,效果很好,醫療訴訟案降低7成左右,婦產科的招生也回升,」黃閔照講得激動,就怕試辦之後不了了之,無奈《醫糾法》卡關,所幸最終改以《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單獨立法,在2016年開始施行,此後接生的醫師不必再為生產意外所衍生的醫療糾紛而提心吊膽,產婦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幫助,黃閔照自豪地說:「這是全球首例由國家立法保障生產風險的產科專法,甚至日本、韓國也很佩服台灣可以這樣做。」

黃閔照也因為致力於改善產婦照護品質,並協助政府推動孕產婦健康政策及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立法,改善婦產科困境,具有特殊貢獻,榮獲衛生福利部2022年三等衛生福利專業獎章,深獲肯定。

培養預先處理危機的能力 做好配套全方位守護產婦

「進入醫學會之後,發現他對於危機的預見特別敏銳,能夠預先判斷,哪邊可能會有問題、危機,可以及早反應、處理,」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本就和黃閔照認識多年,同為一起在馬偕婦產科的醫師,直到擔任祕書長後,對於黃閔照洞察先機的能力十分佩服,這也是黃閔照在學會打滾20多年習得的基本技能。

像是去年開始,產檢補助納入糖尿病篩檢,黃閔照功不可沒。國內每年有1萬多名婦女被診斷為妊娠糖尿病,在懷孕期間可能會導致孕婦高血壓、子癲前症、酮酸中毒等,嚴重甚至會導致嬰兒胎死腹中,因此黃閔照力推將糖尿病納入常規性產檢,懷孕期間,孕婦能免費接受妊娠糖尿病篩檢,藉此降低生產風險,確保新生兒健康。

但要讓政策順利推動,背後需要不少努力,黃閔照先說服國健署將糖尿病納入篩檢後,再跑到健保署反映,應該給付糖尿病試紙到產婦生產完,甚至和醫材業者溝通,提供免費的血糖機,全方位替產婦設想、規劃。「其實在醫學會看到的東西不是只有醫療治療,還會看到社會面向的問題,像是糖尿病篩檢這件事,都是一環扣一環,通過篩檢,也要有試紙,有了試紙,還要有機器,要全部配套做好,我們的產婦才能獲得比較好的照顧。」

(圖片來源 / 陳弘璋攝)

近年疫情嚴重之際,黃閔照也憂心產婦難以得到良好的照顧,立刻建議要設置「孕產婦就醫綠色通道」,守護確診產婦,不讓產婦淪為醫療人球。即使如今卸任了,但黃閔照仍會繼續為產婦及婦產科整體環境努力。

太太給予先生滿滿支持 誇:孩子的最佳身教

20年來,黃閔照不斷在醫院、學會奔波,即使學會是無給職工作也無怨無悔,而犧牲的也是自己的家庭生活,黃太太無奈地笑說,自己是「偽單親」,但儘管如此,她仍舊全力支持先生從事熱愛的事情。

「我其實不太會去干涉他事業上的事情,只要他做好決定,我都會支持他,雖然有時候看他覺得很辛苦,但他也很樂在其中,這樣就好,我對孩子也是一樣的,我會尊重、支持他們的選擇,」儘管自己放下了喜歡的學術研究工作,為先生打理家裡、照顧3個孩子,但他仍甘之如飴,同時也非常佩服先生總是活力滿滿,儘管待在家時間有限,卻是最好的身教,讓孩子看到了爸爸在自己熱愛的領域發光發熱。

【小檔案】

1968年生,新竹馬偕婦產科部主任。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曾任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榮獲衛生福利部2022年三等衛生福利專業獎章。興趣是打高爾夫球。

更多《康健》年度好醫生精彩內容,點此查看

延伸閱讀:

事前避孕藥怎麼吃?用來調經有副作用?3種人吃會傷身

排卵期分泌物多、體溫高?7大排卵期症狀和計算方法

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從懷孕媽媽控制血糖做起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