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轉型正義 本土社團點名反對處置威權象徵的國防部及退輔會

本土社團16日在立法院舉行「轉型正義應大步向前」記者會   圖:林朝億/攝
本土社團16日在立法院舉行「轉型正義應大步向前」記者會 圖:林朝億/攝

[Newtalk新聞] 賴清德政府將於520上任,本土社團今(16)日在立法院舉行「轉型正義應大步向前」記者會。對於蔡英文推動轉型正義等相關法案,他們發表明,表達遺憾。也要求賴清德團隊,應該就職前就包括四年內完成轉型正義法制化等四個訴求公開回應及承諾。聲明也點名國防部、退輔會屢次發表有違促轉條例、反對處置威權象徵的言論,行政院作為督導角色,亦沒有發揮功能。

他們發布聲明表示,總統蔡英文在2023年2月28日向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前承諾,將盡力於當年完成主型正義法制工程。但行政院對於經審竣的轉型正義法案「政治檔案條例」、「國家機密保護法」通過修法以外,「國家轉型正義推動法」、「不義遺址保存條例」等院版草案,卻為未送交立法院審議。選後迄今,有關轉型正義相關法案遲未於任期內送立法院之原因,依然未置一詞。對於長期投入轉型正義工作的公務員、研究者、民間團體、支持落實轉型正義政策的民意來說,令人遺憾。

台灣永社、台灣教授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等民間團體共同提出四點訴求,呼籲賴清德執政團隊就職前應公開回應及承諾:1. 四年內完成轉型正義法制化,包括「國家轉型正義推動法」、「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識別及處置加害者專法、「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之修正或廢除。2. 承諾轉型正義業務之各機關重要會議資訊及成果檢討等資訊公開。3. 提高促轉基金於民間可近用性、強化公私協力。4. 落實不待修法可先行業務。

他們表示,以法務部為例,法務部研議識別及處置加害者法律草案,其過程需要高度社會溝通以推動法制化進程,但卻未對外公開任何一場法案研究會議紀錄,民眾如何得知法案方向為何?爭點為何?若法務部堅持閉門造車,是否不應以「無共識」為理由拖延草案進度?此外,眾所矚目的文化部於中正紀念堂園區該如何轉型?也有資訊不足的缺憾。如此境況,光只有行政院轉型正義會報公開每次會議紀錄,遠遠不足以達成公開資訊以促進社會溝通效果。台灣永社副主任黃慧瑜稱,法務部開了三十幾次法案研究會議,但就是看不到進度,她認為就是以拖待變。

聲明也點名國防部、退輔會屢次發表有違促轉條例、反對處置威權象徵的言論,行政院作為督導角色,亦沒有發揮功能。除行政院本部以外,法務部於平復司法、行政不法之不法樣態建構仍顯不足;威權象徵處置進度、受害者權利回復申請所遭遇之困境等,亟需內政部研擬對策;中正紀念桃園區徹儀隊、關堂體等不待修法可先行工作有待文化部重視;政治檔案研究、建立不義遺址民間通報管道、審議機制,對顯然具有不義遺址價值的場址啟動保存活化、告示宣導,亦是文化部不待修法應先行推動工作。

台灣社社長李川信也說,兩蔣的墓園已經違反殯葬法,為什麼要用國家的預算來保護。

曾經在促轉會工作的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曾建元,促轉會過去失敗地方就是找了一些政治份量的年輕來做。所以,他呼籲,賴總統還是要在總統府設立轉型正義機構,找一些具有政治份量、道德份量的人或宗教領袖來參與。他說,轉型正義不是只有平復司法不法或賠錢了事,而是要促進族群凝聚與團結。另外,對於追查過去的加害者,檔案也應該公開,而不應繼續遮蔽人名。這個不是報復,而是讓過去加害者有機會對他們當初的作為,向人民道歉。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蔡英文細數原民轉型正義進展 感謝攜手面對歷史、鼓勵世界原住民族
快訊》520前最後一次院會 陳建仁笑容滿面率內閣總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