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展紙芝居創作在地故事 鎮港園社大x教育夥伴辦理相關課程

 

▲復興國小學員繪製故事圖卡(記者王雯玲翻攝)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鎮港園社區大學為創作及推展紙芝居故事,並針對生活周遭或社區發想故事進而推廣良善理念及公共議題,特與復興國小說故事志工隊及前鎮圖書館合作,開辦二場紙芝居相關課程;該課程實施九週共十八個小時,內容包括「故事發想」、「圖畫創作」與「說故事演出」三個面向,共創作出五篇獨一無二的紙芝居故事。

▲復興國小學員試講(記者王雯玲翻攝)

該課程以復興國小所在地-戲獅甲地區為故事設定和繪製的主場域,透過記憶挖掘、回憶訪談,介紹戲獅甲地區意象為主軸,一起進行紙芝居的故事創作與繪製,並利用創作的紙芝居故事於校園進行公益快閃說演,讓更多人認識戲獅甲地區的人文特色和故事;另一場次則是以前鎮圖書館的館藏特色「原住民族文化」為主軸,一起進行紙芝居的故事創作與繪製,並利用創作的紙芝居故事進行公益快閃說演,讓更多人認識原住民族文化的特色。

前鎮圖書館創作三篇紙芝居故事記者王雯玲翻攝

參加復興國小場次的學員將復興國小吉祥物-企鵝酷奇定為故事的主角,一同創作出二個紙芝居故事:「交通好行Home Run」及「酷奇漂流記」,並於復興國小校慶當日上台說演,獲得熱烈的掌聲;「交通好行Home Run」生動展示了各種交通事故的發生場景,並重點強調了交通規則的重要性以及遵守交通信號的必要性,小朋友們不僅學到了寶貴的交通安全知識,更體會到自己在交通中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酷奇漂流記」則點出了氣候暖化的相關議題,並告訴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落實節能減碳。而參加前鎮圖書館場次的學員將原住民文化融入故事中,創作出了「生存保衛戰」、「祭典驚魂記」及「螢火蟲找同伴」等三篇紙芝居故事,其中二篇是關於水土保持、有一篇是關於海廢議題,並於小港區二苓國小「原民文化周」活動中演出,造成轟動。

前鎮圖書館學員試講記者王雯玲翻攝) 

鎮港園社區大學吳季昕主任表示,在電子資訊快速流通的現代,說故事是促進親子關係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透過說故事的過程,讓學校或圖書館志工說在地故事給孩子們聽並慢慢潛移默化,推廣良善理念及公共議題。前鎮圖書館邱敏媛主任指出,前鎮圖書館館藏特色有「金融理財」與「原住民族文化」,去年就有開辦紙芝居課程並創作出二篇融入金融理財的故事,成效良好,因此今年再與鎮港園社大攜手合作。

▲學員參加二苓國小原民文化周說演故事(記者王雯玲翻攝)

「紙芝居」是在一個戲台似的木箱子裡,一邊抽換畫片一邊說故事的演出,因為單純,反而能夠讓創作畫片和說故事演出有更多彈性、更多空間來發揮創意,其故事架構更可以融入在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