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客語與音樂藝術 新竹交響管樂團開設「客家八音與表演藝術研習課程」


今年竹市共7個社團、13個客家文藝研習班獲客家委員會「客家文藝研習計畫」補助,開設多元的客語歌謠及八音教學課程。其中竹市傑出演藝團隊「新竹交響管樂團」開設「客家八音的認識與表演藝術上的運用」研習課程,以交響樂團為載體,嘗試結合客家八音與現代音樂表演,同時推廣客語與音樂藝術。

文化局代理局長李欣耀表示,客家八音是以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聲音為主之合奏樂,演奏內容可分為「吹場樂」和「絃索樂」,大多於廟會、婚喪喜慶等典禮場合演出,與客家人的歲時節慶、傳統祭儀、生活禮俗息息相關;然因為簡約祭祀推行、社會發展西風東漸、多元化的表演型式引入而有式微傾向。

文化局表示,「新竹交響管樂團」長期致力於新竹的管樂推廣,連續17年獲得新竹市傑出演藝團隊殊榮,亦為客委會重要扶植團隊;執行長周仕偉本次推出「客家八音的認識與表演藝術上的運用」研習課程,跨域結合客家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授課對象以樂團團員、表演藝術團隊、客家社團等竹市藝文族群為主。

周仕偉執行長指出,本次嘗試引導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結合,於教學課程中盡可能使用客語,落實「以客語為教學語言」的宗旨,以客語說明八音重要術語。課程講師佐京(本名彭峻暘),是知名客家八音演奏家,為在地客家子弟,從小對客家文化耳濡目染,22歲開始從事八音演奏。

講師佐京表示,客家八音樂師是一種正式職業,非業餘娛樂性質,養成不易,演奏起來要有韻味須透過老師親自口授,非常樂見本計畫的推行,持續傳承客家傳統表演文化。

文化局指出,客語為客家文化的載體,記錄客家人們的生活樣貌,八音則是客家常民文化重要元素,本次補助課程能有新竹在地傑出交響樂團隊參與,突破傳統八音吹場式表演,擴展為現代化高質感交響樂團表演型式,除了傳承,亦同時探討「發展客家八音做為為現代樂團表演型式的可能性」,傳統與現代的交流著實令人期待。

更多新聞推薦

農漁民子女助學金開始受理申請 最高補助1.3萬元